找 组 织 常回组织看看 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是社会的基础
几十年的政治运动以及各行各业包括社会生活都是以组织的形式管理着,心无羁绊的我,见多了无数的以组织的名义胡折腾后,只要一听到组织俩字,头就大了,认为只要沾到组织的边,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约束和不安,所以对此一直敬而远之,可退休之后思想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6 年 7 月 15 号,作协秘书长张老师通知说,加入作协组织的申请批准了,让尽快拿张照片来办理证件
闻听此讯,高兴的我中午破例没睡午觉这可是我几十年来第一次主动要求加入组织,且顺顺利利的批准了
几十年来,我都是游离在组织之外,不是装睿智清高,而是遇事爱问为什么,平时又爱说真话,对那些大话空话废话谎话是深恶痛绝,惹的单位某些领导和惯性思维人们的时常批评,久而久之,我也就孤立寡言了
其实,年轻的我还是蛮单纯可爱的,上小学的时候,表现非常积极,几乎每学期都被评选为 “ 三好学生 ” 和 “ 学毛选积极分子 ” ,小学还没毕业,就积极地写了几份入团申请书,经过无数次考验后,最终成了班里第一批共青团员;七十年代未到兰州求学的时候,在学校也算有点名声,党支部多次动员我写份入党申请书,积极向组织靠拢,单纯的我一心只想把 “ 四人帮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 ,早对此事不感兴趣了
毕业的前半年,支部又派人找我谈话,还是催我写入党申请书,争取毕业前 解决入党问题
面子实在抹不开了,就草草的写了一份申请权当任务交了上去,可不知为什么,直到毕业也没被组织批下来
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后,为了积极要求进步,我专门找过院团总支书记,让他查查我的档案,看看我的表现和曾经写过的入党申请书,可一个多月过去了,也没什么消息,就在我想问又不敢问的时候,书记忽然告诉我组织档案找不到了
我愣怔了半天也没弄清为什么,后来干脆不去管它了,心想找不到就找不到了,没组织关系,也不会影响我的工资和吃喝拉撒,还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从此默默无闻的干了十几年活,很少和组织打过交道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表现不错,被单位评为 “ 十大标兵 ” 之一,一个春天的早上,支部书记又找我谈话,动员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写份入党申请书,争取在 “ 七一 ” 前解决入党问题
我和书记都是从车间滚过来的战友,平时关系也不错,书记诚恳的态度令我感动,不过,十几年没和组织打过交道了,突然提此事,一时没了主意,当着书记的面不知如何回答
后来书记又让人把别人写的入党申请书拿给我看,带话说只要照抄一份交上来,后面的事全由他处理,可我犹豫不决,迟迟下不了决心
写申请吧,似乎没有多少兴趣
周围看到听到的人和事太多了,不少人入党的动机就不纯,入党不是像申请书上说的和举拳头宣誓的那样,为理想为事业为人民服务,而是把入党当成了投机钻营、升官发财的阶梯,因为只有入了党,才会有提干才会有上升的机会,不入党,就是表现再好,上升的空间也有限
可像我这样的性格的人,不会说话,不会 办事,不会做些让某些领导喜欢的事来,适合进入组织吗?人一旦有了承诺,就应该扎扎实实的践行,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办事,我能做到吗?残酷的现实和崇高的理想往往不是一回事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有些真话是不能随便说的,有些真诚的意见是不能随便提的,反右 ” 和 “ 文革 ” 就是活生生的列证
像我这样没眼色,又口无遮拦的家伙,入组织不是自找麻烦么?不入组织,不见得我的表现的不如党员
心里万般纠结,可又无法向人诉说,一个月下来竟瘦了好几斤
那段时间,尽量避免和书记正面接触,能躲就躲,能绕着走就绕着走,心想只要这样拖下去,时间长了不予答复,书记自会明白我的意思,对我失望而放弃之
拖下去肯定不是办法,好在同学是公司副总经理,也是支部副书记,他看出了我心里的小九九,一日把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单刀直入的说,入党是自愿的,没人强迫你,看把你作难成啥了?去找书记谈谈,说你离党员的要求还有些距离,等思想成熟了再说,这不就委婉的拒绝了?我说自己张不开口,要不,我做东请客,你在桌上给书记说说?同学骂道: “ 这不是胡闹么 ? 算了,我找书记说去,人各有志,就别勉强你了 ”
还是同学好我如释重负,晚上回去美美的睡了个舒心的觉
从此,我成了体制内的另类,什么运动都不感兴趣,什么组织都不参加,一门心思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相信凭本事吃饭,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就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良好公民
光阴荏苒,十几年又过去了,到了 2011 年,按照化工系统的文件规定,在有毒有害岗位干够八年的员工,可以提前五年退休,我办了退休手续去了徐州打工
单元房中就我一人,每天除了上班外,就是一个人宅在房子看书学习,为了打发时间排除离乡的寂寞,我在电脑上以日记的形式学写文字,两年下来,也有十几万字的收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写越感到词穷才尽,甚至茫然不知所措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才知自己半道出家,没有多少基础,急需有关老师指导方能进步,这时就想到了当地文联或作协组织,因为她们中有不少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可亲可敬的明师,可以帮我答疑解惑
或是工作忙无暇顾及或是身在异乡为异客,气不长胆不壮的缘故,一直未能如愿
2014 年年底回到西安后,一直没忘记找文联或作协组织的心愿,可惜单枪匹马了多年,文学界两眼墨黑,自己又孤陋寡闻,只好不了了之
去年一次偶然机会,和单位乡党吕苇闲聊时,谈了自己的想法,吕苇听后建议我还是回家乡长安发展为好,说他认识文联刘秘书长和作协张主席,让我抽时间找之
吕苇是省作协会员,他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可多次想回长安寻亲,又心虚打了退堂鼓
自己才疏学浅,又没啥成绩,只是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写了些不成器的文字,根本拿不出手,组织怎么会吸收我么?犹犹豫豫了半年多,都没鼓起勇气
上个月在单位坐班车回临潼碰到吕苇,他又问及此事,我才不好意思地说了自己的顾虑,吕苇批评我多虑了,说长安作协的老师们非常好,她们肯定会热情接待你的
吕苇的一席话,增加了我的信心
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还是家乡好,家乡有母亲温暖的怀抱,家乡有浓浓的乡音乡情
张主席了解我的情况后,又推荐我加入长安作协 我怀着舒畅的心情写了申请书
这是我多年来第一次打破了自己设置的防线,积极主动的要求加入组织,因为它符合我的理想和追求,也相信作协这个平台会给我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还会接触更多的良师益友并向她们讨教,交流思想,提高写作水平
拿到作协会员证的当天,激动地我像 77 年参加高考拿到录取通知书在院中跳着脚高喊 “ 邓小平万岁 ” 一样,如今心里不断地重复着革命影片中常听到的一句台词: “ 我终于找到组织了! ” 2016 年 7 月 24 于西安 作者简介 王选信:1957年生于长安郭杜
西北化工研究院退休职工
2011年提前退休到徐州打工,业余时间学写文字,2015年在《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上发表散文数篇,现为长安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