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次去曹妃甸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和风送暖、万物复苏的季节
那时的我青春年少,听说曹妃甸有个“曹妃庙”,立刻想起了唐王跨海征东的故事,便与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一起来到曹妃甸采风
初次登上曹妃甸,首先闯入我眼帘的是单纯与荒芜
海是单纯的,云是单纯的,就连风也是单纯的!岛上的曹妃庙遗址也仅仅为一丛杂草,向我们一行人诉说着她的前世今生
眼前的一切让我们心中失落,我们空发了一阵感慨,不觉已是中午,于是就近解决肚子问题
说是小饭店,其实就是临近海边、临时搭的一间草棚
那单纯而执著的海风裹着海洋独有的气息撞着我们的脸颊,那蓝色的海水不时在我们脚下推出几朵浪花
“来,小哥几个里面坐”老板娘热情地招呼道 “老板娘贵姓?” “什么贵不贵的,我姓刘” “我给叔叔们拿凳子”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忙里忙外
我把他抱在怀里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我叫海生
今年5岁了叔叔你们上岛干什么?” “我们去采风
” “采风?我们这儿到处是风,整天呼呼的,还用上岛去采呀?”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笑了起来
“你们今天来的不巧,蒜薹刚刚卖完这里5天一个集,今天只能让你们吃点儿咸菜
” 老板娘端上来的“咸菜”让我们这些城里人眼前一亮,那只大盘子里盛满的分明是大个的梭子蟹
同行的小刘是本地人,解释说,这里一年四季只有海鲜,没有别的,没办法,只能用盐把螃蟹腌起来吃…… 随着乘务员报站的声音,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之中
眼前的曹妃甸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震撼:昔日的荒草没有了,昔日的荒凉没有了,一座现代化新城悄然矗立在渤海之畔! 参观过后突发奇想,何不去昔日草棚用餐,再尝一尝他们那特有的“咸菜”
我寻着当年的位置找到了“草棚”,原有的位置已经盖起来了一幢二层小楼
我迈步进去,迎面来了一位大姐,她问道:“先生几位?”我一眼就看出是当年的老板娘
“刘姐,不认识我了?” “你是?” “我当年上岛文学采风,你们家海生还说,这儿到处是风还用上岛采呀!哈哈哈……” “啊!想起来了!这多少年了!” “海生现在干什么呢?” “他呀,上大学了
这还多亏了曹妃甸开发呀!你大哥过去打鱼挣不了几个钱,曹妃甸开发建设以后,他不打鱼了,用船拉土石方
你看这小楼,还有海生上大学的钱都是你大哥拉土石方挣出来的前几年不要说盖小楼,供海生上大学我们都不敢想
这多亏了曹妃甸,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今天,我可要吃你腌的咸菜
” “没有!只有刚打的海鲜,这还不够卖呢!”说话时,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充满了笑…… 粉丝们都在看 曝一曝某车在电力公司十字路口闯红灯的事 由店家门口停车位禁止停车产生的思考 又来三则招聘(曹妃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