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中国翻译研究院 ”可以订阅哦! 8月1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吉林省作家协会承办的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长春开幕
除了众多作家,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奥地利、墨西哥、俄罗斯、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日本、韩国、蒙古和埃及等18个国家的30位国外汉学家出席会议
莫言:“洪荒之力”也可翻译 开幕式前后和会议间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成为与会者和现场书迷求合影、求签名最多的人
这位创作过《红高粱》《蛙》《爆炸》等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当下国内炙手可热的作家,在聚光灯下依然保持了他山东大汉的朴实和憨厚,耐心地满足每位书迷粉丝的要求
关于中国文学和翻译,大家当然想听莫言说点儿什么莫言也不扫大家兴
“最近十几年来我感觉地球转得越来越快,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好像刚过去不久,第四次就来了
咱们的中国节奏也越来越快,现在的高铁特别快,我们长春还生产高铁车厢,真的非常快
”莫言从“快”说开去,“痛快、快活,我们常用‘快’来形容人的心情,什么都可以快,但我觉得文学创作应该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翻译工作也应该慢下来,不能像动车组那么快地写一部小说,还是得慢工出细活儿,慢慢写、慢慢翻译才可能更精细
” 眼下里约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有记者问莫言,游泳运动员傅园慧那句一语激起千层浪的“洪荒之力”是否也能翻译?莫言笑答:“可以的
” 莫言还感谢那些将中国作家作品翻译传播到国外的汉学家和翻译家,他说:“通过翻译家架设的这个桥梁,中国文学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 (注:对傅园慧那句“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官方微博@CCTVNEWS 在一段报道中翻译为”I’ve been utilizing prehistorical powers.” )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女士推介长春 开幕式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女士了解到不少作家和国外汉学家都是头一次到吉林长春,于是主动担任推介人
“长春这个城市的名字非常美,她的意思是‘春天常在’
”铁凝女士说,“从北京出发,如果坐汽车或火车出了山海关就是一望无际的东北大地,所谓‘白山黑水’的长白山与黑龙江就蜿蜒在这片土地之上,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孕育了独特的文学风貌,比如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从这里驱车向北就能达到她的家乡
” 铁凝表示,在长春、在吉林居住着许多她所熟悉和敬重的作家,“他们有的是汉族、有的是满族、有的是朝鲜族,这些作家各具特色的写作丰富着中国文学的景观,也正是在这里我们能感知到一种独特的声音,一种深深扎根于传统生活的久远经验,同时正在时代巨变中获得充沛活力的语言,那是长春的、吉林的、东北的、中国的”
据悉,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2010年至今已举办过3次,今年是第四次
15日、16日,研讨将围绕“翻译的权利与边界”“当代汉语的扩展变化及翻译的新挑战”“可译与不可译——语际书写的困惑”3个议题展开交流
研讨会上部分经典发言 “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中国的文学要想走向世界还有大量的翻译工作要做
” (作家 贾平凹) “最好的翻译就是好像没有翻译,就像最快的速度就好像是没有速度一样
” (作家 莫言) “作为一个作家,我常常惊叹于世界如此之小,也常常惊叹中国是如此之大,在这片辽阔的大陆上充满了差异,遍布着各民族人民、各地域民众百舸争流、生机勃勃的创造,而在这个世界变小的时代,这种丰富性和差异性正在巨变中碰撞、熔炼和升华,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要认识这种丰富性和差异性,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像中国古人教诲的那样,一方面读万卷书、一方面行万里路
” (作家 铁凝) “长春是个好地方,这里的语言是东北方言,东北方言是最有活力、最有特点、最生动有趣的语言
我很担心各位翻译家学了数十年的北京话,在长春呆几天回去再说话就有东北味儿了
” (文学评论家 李敬泽) “近期中国网民为南海争端焦躁不安
看罢,我呵呵她貌似说南海,其实在表达对前男友的刻骨仇恨
她诅咒前男友去死,但又不想让他白白地断气,也许还可以用他的生命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
典型的‘骂人不带脏字’,暧昧又富于联想,是作家们做梦都想抓住的句子
可惜,这种犀利的新句在当今的文学作品中较为稀缺,而网上却频频出现
” (作家 东西) 来源:长春晚报 肖虹 本文系转载,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zgwsj201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