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泥土文学】王胜田小说连载4:父亲的菜园子

在六七十年代,我们那里都不允许有自己家的菜园子,村子里把解放初期曾经分给村民自己耕种的自留地都收归集体所有,但为了解决大家的吃菜问题,生产队又把村东由村边到老坟一带的土地划为一块菜地,长约有五六十丈,大小有三四十亩


这就是生产队的菜园子,也可以说是父亲的菜园子

因为那时,父亲由于身体曾经受到过重伤害的原因,已经不能像其它人家的父亲一样在队上干一些粗重的农活


生产队出于照顾,安排父亲和一个叫二奎的男子常年在菜地劳动

二奎天性木讷、老实敦厚,不认数、不识字,平时又不谙世事,只喜欢干活,因此菜园子在十几年中实际上是由父亲来打理的


菜地的撒种、间苗、浇水、采摘等日常生产管理都由父亲负责

只是有大量应季性蔬菜需要耕种和采摘时,才由父亲出面申请,生产队派人集体劳动


父亲喜欢种菜,这不仅是因为菜园里的农活轻闲、省力、自在而讲究,主要是从农村政场上已退出的父亲,早已厌倦了村干部之间的猜忌、怀疑、倾轧和勾心斗角


因此父亲与纯朴善良的二奎相互厮守着这片菜园子,置身于满目的瓜果蔬菜之中,犹如世外桃源,身心俱佳


于是父亲爱上了菜园子,虽然是生产队的菜园子,但父亲当成自己家的菜园子,去种植,去打理,去呵护


他平时往往第一个上工,最后一个下晌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情感都倾吐在这菜园之中

父亲是个爱好创新、喜欢动脑筋的人,不仅想方设法种好菜,而且喜欢培植一些好玩的、好吃的、别的队上没有的稀罕疏菜、新鲜瓜果,因此父亲的菜园子不但花花绿绿,十分好看,而且品种多样,内容丰富,颇受父老乡亲们欢迎和喜爱


我记得西红柿当年来到我的家乡,并不是以疏菜的面目出现,而是一种罕见的水果


当时的西红柿虽然在省城菜市场已极为普遍,但在我们乡下却只能在街头小贩的瓜果筐中,才有机会看到,才有机会品尝到,尤其是那鲜红的外表、酸甜的果汁,时常让我们孩子们去无限的向往、垂涎


那时我家中姊妹们多,经济困难,一般来讲是不允许随便在街里买水果吃,然而有一次俏皮的二哥竟拿着一枚西红柿在我面前玩耍、显摆,勾出我许多口水,引起我一个劲地讨要,继而惊动了母亲,最后在母亲再三追问下,二哥才说出是在父亲的菜园里摘得


结果很快被父亲知道,当然二哥免不得遭到父亲的一顿责骂

原来这是父亲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才育出的西红柿种…… 菜园子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产量骤增


到了一定季节,一定的时间,大量的瓜果蔬菜成熟,采摘下架后,往往是堆积如山


全队社员蜂拥而至,而此时如何分菜显得尤为重要,的确也有许多讲究


刚开始都是按人口、论重量分配,但瓜果蔬菜个、株有大有小,质量有高有低,品相有好有次,而且还需要抬扛、过秤,凭填了许多工作量


为公平简捷起见,父亲在瓜果蔬菜的分配上,往往根据各家各户人口多少、菜量大小、品质优劣,由大家分成若干个菜堆,依次摆放在平地上,再排号对应,最后把数字号码做成纸球,由大家随机抽取


这样,分配程序的公平解决了分配质量的公平,山一样瓜果蔬菜很快顺利地分发下去


因此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当年,大家对食物分配计较争抢已司空见惯,而父亲的菜园子却一片祥和


父亲的晚年不仅睿智健谈,而且在村中人缘极好
侍弄菜园子不仅需要勤快,而且更需要一定的技能
首先是掌握好时令

时令是疏菜的生命线,要准时播种、准时管理、准时采摘,否则可能引起很大的损失


在这方面父亲曾总结了许多谚语,至今仍然言犹在耳

谷雨前乱撒棉,谷雨后种瓜点豆;杨穗摔种大麦,杨穗落栽山药;立冬车响萝卜白菜正长……但父亲说这都是大概时间,具体耕种收摘还视情况、看气候而定


再就是粪水要跟上
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上粪,非常重要

粪水适当,菜叶墨绿墨绿,十分喜人,粪水不当,则菜叶蔫黄,不仅面相不好,且产量极低


关键还是日常管理要得当
耕种深浅,株距大小,搭架高低,挂果多少,都要合适

有一年父亲从地里回来,总偷偷从地里摘回几个拳头大的小冬瓜来丰富我家单调而稀少的饭粥,看着那么幼嫩待长的小冬瓜,让我们觉得十分惋惜,甚至觉得父亲有些自私和贪婪


后来我们这疑惑的目光被父亲发现,却让父亲讲出一番种菜的唯物辩证法


他说冬瓜虽然一株多果,但要及时地选花间果,否则不但所有的瓜果不好好长、长不大,甚至还会烂掉,影响整个产量


瓜少未必产量小,瓜多未必产量多,少中有多,多中有少

因此他有意识、有计划地让每株瓜秧上分几个蔫、开几朵花、留几棵瓜,最后再优中选优,选取一个合适的做种坐大


由于父亲的付出,那年菜园里的冬瓜长得出奇的好,产量也非常的大,五十斤以上的冬瓜就占有半数之多


父亲也因为当年菜园子各项工作突出,成绩明显,又一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并且被选送到县城参加全县劳模大会


当会后归来的父亲讲起大会盛况之时,令我辈为之而骄傲和神往了许多日子


后来,随着全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施行,队上的耕地和“父亲的菜园子”,被人们一块块地分割开来,承包下去


这让父亲从此失去了“英雄用武之地”,着实让他懊恼了一阵儿

无奈之下,父亲只有把分配给大哥、二哥家的菜地要了过来,和我自己的菜地集中在一起,组成父亲新的菜园子,无偿地为他们经营起来


由于父亲的精心种植和管理,我们几家的菜地仍然成为村里菜园子最好者之一,也因为菜的品相之好、产量之高为乡亲们所称道


所以每年的瓜果蔬菜除了全家吃用之外,还让大哥二哥在菜市上卖出许多好价钱


八十年代后期,年逾古稀的父亲,已无力于菜园里的耕种劳作,更是由于我们儿女们在外混得所谓的出息,父亲决定歇了下来


然而歇下来的父亲并未真正地歇下来
当时父亲常住在同村的大姐家
大姐家宅基地特大,除了偌大的院落外,南边还有一片闲着的空地
于是父亲便把这片地翻了翻,整了整,又种上了菜

种点这,种点那;一畦畦,一垅垅;一片绿绿,一片黄黄;高的低的,摘的割的


一时此地又成为父亲晚年的菜园子,只是没有那么大而已,称父亲的袖珍菜园子最为合适


事实上已是高龄的父亲把一生对菜园子的热爱又全都倾吐在这片小菜园里,这让这小菜园充满无限的生机,也为我们几个在城里工作的孩子们找到一个很好的疏菜基地


我们不失时机地回来看望父亲,返城时也顺便用父亲收获的疏菜把汽车后备箱塞得极满


就这样一直到父亲以终天年

这几年,哥哥姐姐们秉承父亲的遗风,仍然喜欢利用自家院落空地,耕种自家菜园子


他们生产的瓜果蔬菜虽然比不上市场上肥嫩,但自种自食,放心!不上化肥、无农药、无污染,绿色!因此,这着实成为目前城乡间结合找到一个亮点,足以让我们这些“农村版”城里人,不言放弃老家土地,更爱家乡父老乡亲,喜欢“父亲的菜园子”


【王胜田其人】 王胜田,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散文家学会会员


号封龙山人,2000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201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高研班,师从大师霍春阳、刘大为、袁武等名家,作品基础扎实、造型严谨,有独特的生活情趣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多次在书画大赛中获金奖,有实力派画家之誉


现供职于石家庄公安局经济犯罪侦察支队副支队长(副处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