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幸福课
作 者:曹丽清
出 版 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9-1
定 价:35.80元
I S B N :9787518017812
分类标签:成功/励志,心灵与修养,幸福/快乐
内容简介
2014年下半年,清华大学举办了一个以“清华幸福课”为题的五讲系列讲座,引起校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让更多人获得生命成长的机会,作者特在讲课稿的基础上整理成书。 本书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先进成果中吸取养分,首先重新确立看待事物的视角,即站在生命的立场上去看待“幸福”,提出“幸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敞开自己,允许一切发生的生命体验”。 看清这个实质,各种具体困惑就会随之化解、脱落。同时,从人们最关心的家庭、健康、事业、关系、学业、婚恋、亲子等议题切入,有针对性地给出观察视角,让每个人收获生命的真正绽放。
哪些作品类似《清华幸福课》
作者简介
曹丽清,“清华幸福课”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专家委员会研究员,清华大学健康产业研究会专家团心理指导老师,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全国优秀心理工作者,国家教师基金重点课题主持人,生命成长教育的提出者和倡导者,知名的教育和心理学专家,正源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创建人。刘亦雄哲学硕士,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专家委员会研究员,陕西省道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正源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副主任。
图书目录
第一讲 感觉生命的状态——人类固有的生存模式与时空发展 通常我们是这么做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导致谈现象的越谈越乱,谈本质的越谈争议越大。越想解决问题就会制造更多的问题,“问题”像个越滚越大的雪球,承载着人们各种纷争的观念和意识。人们再把这些概念、观念当成标准,作为强调正确性的理由,却忽略着内心正在发生的冲突。 第一节 关于幸福 2一、幸福是一种生命绽放的体验 3二、看到我们的状态 4第二节 阻碍人类幸福的三种生存模式 7一、追逐模式 7二、情绪模式 10三、普遍的心理状态 17第三节 生生不息的时空 20一、转换视角,认识机遇 21二、从整体上认识人类的生命 23 第二讲 认识生命的真相——解译个体生命的发展 你来自亿万父母祖先的遗传,你的生命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信息库。你从远古走来,带着地球变迁的所有信息,你的生命是鲜活的地球化石。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自己,翻开人类意识进化的新篇章。 第一节 你为什么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26一、关于困惑:我怎么了 27二、如实发生,全然接纳自己的样子 28第二节 个体生命发展的印迹 32一、孕育了“感觉能力”的胎儿时期 33二、感官开始作用的婴儿时期(0~1岁) 37三、活在“回应”里的婴幼儿期(1~1.5岁) 40四、开始活进“记忆”的幼儿期(1.5~3岁) 43五、“自我”强化的儿童期(4~6岁) 44六、“自我中心”的少儿期(7~14岁) 46七、彰显“自主意识”的青春期(14~21岁) 48 第三讲 生命的真正价值——回归更大的整体 生命是平等的,价值却是不同的,其根本取决于你内心所关注的。 第一节 关于生命 54一、认识生命的价值 54二、缺失的生命和富足的生命 55第二节 生命价值的真相 58一、生命是对整体的具体表达 58二、生命价值的根本是回归更大的整体 60第三节 有关系,才有连接 65一、关系的本质是秉承整体来做连接 65二、建立整体关系意识 67第四节 回归根本关系 69一、人与宇宙的根本关系 69二、人与地球的根本关系 71三、人与万物的根本关系 74四、人与父母及家族的根本关系 75五、人与自己的根本关系 79 第四讲 认识生命的表达——生命的本质是爱 人们总习惯给生命附加一些主观的意义,才觉得生命是有价值的。这恰恰忽略了生命存在的本身价值,把生命当成了达成自己愿望的工具。 第一节 发生与感觉 84一、没有选择,只有发生 84二、重新发现“感觉” 85第二节 人的两种根本能力 88一、先天感觉能力 88二、后天观察能力 89第三节 生命的本质是爱 92一、爱是深层次的关注 92二、对生命整体的关注是爱 97三、对生命具体的关注是爱 100 第五讲 生命的回归——幸福之家 归属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从根源上讲男人秉承着宇宙开放的能量,女人秉承着地球创造的能量。能够圆满地回归这两种能量,就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第一节 超越时空,活出生命的精彩 104一、活出生命的本有潜能:终极需要 104二、完整生命展发的时代 107三、提出“幸福之家”的大背景 112第二节 实体形式的幸福之家——心归乐园 114一、幸福之家是这样的 114二、生命成长教育的核心价值 115三、生命成长教育的核心技术 119第三节 网络形式的幸福之家 121第四节 回顾与收获 122附录1 现场篇 “清华幸福课”现场答疑选粹 123附录2 后续篇 “清华幸福课”之后—网络幸福之家微信摘编 161附录3 后续篇 曹老师微信答疑选编 225 后 记 236
更多好段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