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森路透发布2016年度《期刊引用报告》 |科学人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日前发布了最新的2016年度《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


期刊引用报告通过系统客观的手段,根据引用数据的量化信息,对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期刊进行分析,包括科研工作者比较关心的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JIF)等指标,从而评估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人文等各领域各研究的影响力


此次公布的2016年度《期刊引用报告》涵盖2015年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234个学科近20000个期刊


其中,共有239个期刊第一次获得影响因子

在所有被评估的期刊中, 57%影响因子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另外42%影响因子则有所下降


榜首 在详细了解备受关注的《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之前,先和科学人一起来看一下最新期刊引用报告排行榜上影响因子位居前10名的期刊都有哪些: 2016期刊引用报告影响因子排行榜前10名


前4名都与医学有一定关联

位居第5的自然出版集团子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甚至超过了《自然》杂志本身,而《自然》杂志则排在第9位


《科学》杂志最新的影响因子为34.661,位居第16

如果只看多学科类科学期刊,排名前5的分别是《自然》、《科学》、《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和《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6期刊引用报告多学科类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排行榜前5名

CNS 说到顶尖期刊,就无法不说说《细胞》(Cell)、《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这三本大刊


首先是《自然》

算上2015,《自然》杂志在多学科类排行榜上已经连续9年位居榜首了,自2007年从《科学》杂志“抢回”第一之后,似乎就再也没有让出去的意思


尽管如此, 《自然》杂志的影响因子相较于去年其实有所下降 ,从去年的41.456跌至38.138


不过,该刊文章的总引用数量稍有上升
近5年间《自然》杂志影响因子变化
《科学》的影响因子今年有所回升

不知在2017 年度的报告中,这两大顶尖刊物的影响因子又会是怎样的局面?如果让你选择向其中一方投稿,你会选择谁? 《自然》和《科学》两大顶级期刊自11年以来的影响因子对比情况


除了憧憬能将文章发表于《自然》或《科学》杂志之外, 很多生命科学领域的同行 也把《细胞》杂志视为人生奋斗目标之一,并将三者首字母放在一起合称CNS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能相提并论,说明这三种期刊是一个档次的,至少相差不会太多,可是 今年《细胞》杂志的影响因子下跌得有点儿惨,直接出了30


近5年间《细胞》杂志影响因子变化

不过,影响因子偶尔下降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至少现在,这本期刊在生命科学研究者心目中仍是很好的投稿目标


引用 除了排行榜,报告还包括了某一特定期刊引用和被引用文章的具体情况


以《自然》期刊为例,2015年它分别从《科学》、《美国科学院院刊》、《细胞》(Cell)、引用了116、53、51篇文章,如果用一种颜色对应一种《自然》杂志引用过的期刊,引用数量的多少用相应颜色线条的粗细来表示,则可以得到《自然》杂志引用其他期刊的关系图: 《自然》期刊引用其他期刊文章数量和关系图


反过来,其他期刊所引用的文章中,又有多少来自《自然》期刊呢? 其他期刊引用《自然》期刊关系图


在引用这个向度上, 《美国科学院院刊》值得单独拿出来一提: 期刊最近5年的影响因子都在9.5上下浮动,算是比较稳定


但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科学院院刊 》的总引用量——2015年高达593284,其庞大程度与排行第一的《自然》期刊(627846)接近


近5年间《美国科学院院刊》杂志总引用量变化

IF并非全部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知名的各领域学术期刊,比如癌症领域的《癌细胞》(Cancer Cell),最新影响因子为23.214;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9.338;化学领域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13.038;纳米材料领域的《Nano Letters》,13.779;物理领域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7.645


这其中有一些期刊虽然影响因子并不算太高,但确是业界公认的专业权威


话一至此,就需要老生常谈一下: 虽然影响因子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


有些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并不算广,所以引用量和影响因子不会特别大,并不代表这个研究领域不重要,也并不代表这个期刊不够权威


所以,追求严谨科学态度的科学人们,不要只一味追求影响因子的高低


从全球范围内发现、筛选和测评最重要且最具影响力期刊的过程,需要科学家和科学编辑们的长期努力


作为目前全球公认的判断期刊影响力的权威,《期刊引用报告》所能提供的庞大信息远非这篇短短的文章所能涵盖


而作为终将发表新论文的科研人员,除了赶紧看一看已发表过文章的期刊影响因子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之外,也别忘了自己多挖掘一些期刊引用报告的有用信息吧! (编辑、排版:Calo) 信息来源:2016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Thomson Reuters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科学人 科研最新进展,学术最新动态,顶级学者的思考和见解


过分追求高影响因子 研究者的大脑也会受影响哦 点击“阅读原文”,看一项研究研究者的研究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