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期刊精华(2016.7.15)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Science期刊精华(2016.7.15) 新的一期Science期刊(2016年7月15日)发布, 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 让小编一一道来


Science:重大发现!内质网与线粒体的接触决定着线粒体的复制、分裂和分布 Science, 15 Jul 2016, doi:10.1126/science.aaf5549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人细胞如何控制线粒体中的DNA合成,以及如何将这种合成与线粒体分裂偶联在一起


这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发现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7月15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R-mitochondria contacts couple mtDNA synthesis with 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 human cells”


他们发现分裂中的线粒体染色体所在的位置使得内质网与该线粒体的外面接触


这些接触点也是线粒体分裂为两个子线粒体的地方,这一过程有点像一种蛋白套索套在线粒体的周围,挤压它,直到它一分为二


这两个细胞器之间的接触允许线粒体DNA复制和分裂

这种DNA分裂紧接着与线粒体本身的分裂和子线粒体DNA在细胞周围的分布偶联在一起


在整个细胞中,有上百个这样的接触点,从而决定着线粒体DNA分裂发生的地方和线粒体如何在细胞中分裂,但是线粒体DNA分裂偏好地发生在一小部分发生线粒体DNA复制的接触点


这表明这种分裂具有更高层级的控制,而不是简单地随机进行

Science:英国科学家揭示神经干细胞重回静默状态的重要机制 Science, 15 Jul 2016, doi:10.1126/science.aaf4802 近日,著名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刊登了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米尔希尔实验室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在这篇文章中他们发现了增殖状态下的神经干细胞如何重新回到静默状态,从而维持神经干细胞池的平衡


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调节记忆和情绪的重要区域,其中的神经干细胞能够产生新的神经元,即使在成年阶段也具有这样的能力


形成多少个新的神经元以及何时形成新的神经元取决于神经干细胞池的静默和增殖之间的平衡


那么什么样的信号能够让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回到静默状态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促进细胞增殖的关键转录因子发生泛素化降解,就能调节神经干细胞回到静默状态,但是这种静默状态与神经干细胞的原始状态并不相同,这种处于静默但又活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维持了神经干细胞池的平衡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E3连接酶Huwe1是增殖状态下的成年小鼠海马体神经干细胞回到静默状态的一个必要分子


Huwe1能够通过泛素化降解系统使增殖状态下的海马体神经干细胞中促进细胞增殖的转录因子Ascl1变得不稳定,进而阻止细胞周期蛋白D的积累促进增殖细胞回到静默状态


当神经干细胞回到静默状态,增殖的神经干细胞池会逐渐耗竭

研究人员认为长期维持海马体神经元生成需要依赖于快速降解这种关键的促激活因子使神经干细胞回到一种暂时性的静默状态


Science:从结构上认识GluD受体在突触组装复合体中的整合 Science, 15 Jul 2016, doi:10.1126/science.aae0104 位于神经元表面上的谷氨酸受体在调节兴奋性突触中的电信号中发挥着作用


这些谷氨酸能突触对几乎所有认知功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对神经元突触相关复合体GluD受体进行了结构和功能分析,为理解突触信号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Science:染色质重塑让活性基因失活和调节神经编码 Science, 15 Jul 2016, doi:10.1126/science.aad4225; doi:10.1126/science.aah4055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小鼠在开展身体活动时小脑中开启的一些基因


他们发现当小鼠走动时一种大分子量的酶结合到了开启的基因上

这种被称作核小体重塑与去乙酰化酶复合物(nucleosome remodeling and deacetylase complex, NuRD)的酶似乎在关闭基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缺失这种酶的小鼠无法在身体活动停止后关闭这些基因

研究人员发现酶NuRD通过将一种DNA结合蛋白转换为另一种DNA结合蛋白来关闭开启的基因


这些DNA结合蛋白被称作组蛋白,在某些地方紧紧地缠绕DNA上,而在另一些地方则松散地缠绕着


通过将一种组蛋白转变为另一种组蛋白,该酶使得DNA更紧密地缠绕,从而关闭了这一DNA片段中的所有基因


公众号 伯信生物 为您的科研提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