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法则] 三国第一CEO诸葛亮领导力评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的双重象征活在人们心中,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名臣。鲁迅评价《三国演义》“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诸葛亮被塑造成了“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明阴阳、晓八卦、懂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样一个介于人神之间近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成为智慧的化身。

[职场法则] 三国第一CEO诸葛亮领导力评估

诸葛亮高起点起步,刚参加工作就步入金领阶层,职业发展平步青云,业绩表现十分突出。在他出山前,刘备一直都是打败仗,居无定所,寄人篱下。诸葛亮上任后,协助刘备东和孙吴,北拒曹魏,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才有了蜀汉基业和三分天下之势,诸葛亮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作为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的代表,是位十分难得的复合型人才。那么,他在领导力方面有哪些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呢?

一、忠诚奉献

诸葛亮的忠诚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东吴请他过去和他哥哥诸葛谨同朝为官,他没有去。

第二,白帝城刘备托孤时说,如果刘禅不行,让他自己当皇帝,诸葛亮没有答应。有人说这可能是诸葛亮的谎话,但诸葛亮在后期大权独揽之后还能保持君臣之分,尽心办事辅佐刘禅,他没有像曹操似的封公封王、加九锡,兵败还自行贬官,这也是很难得的。

第三,他始终站在老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力主实现刘备的遗愿,曾六出祁山,第五次差一点就打到许昌时,由于后主刘禅听信身边宦官的谗言,说诸葛亮拥兵自重,意图谋反,急召诸葛亮返回成都,诸葛亮也连夜退兵,用实际行动表明对老板的忠诚。

第四,第六次出兵祁山时,诸葛亮已经病重,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还是亲自上阵,以致五丈原陨落,病死在北伐途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毕生的事业付诸蜀国。

第五,诸葛亮死后并没有荫蔽子孙后代,死前推举的都是对蜀国有用的人,蒋琬、杨仪、费祎、姜维等,确实是一心为国的忠烈。

二、信念坚定

终其一生,诸葛亮始终坚持“匡扶汉室”的信念不动摇,六出祁山就是很好的证明。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上表给蜀后主刘禅,表明自己为统一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将这种信念影响了他的接班人姜维。

其实,凭着诸葛亮的前瞻性思维,他不会不知道北伐的结果成功率并不高,很多大臣当时都竭力反对,诸葛亮又何尝不知道,可他还是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即使是死,也要死的北伐的路上,因为北伐曾经寄托着先帝无限的希望,而只有完成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才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里体现了诸葛亮一种儒家知识分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深谋远虑

诸葛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胸怀全局,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在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市场竞争情况基础上,为刘备制定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先据有荆、益二州,最后夺取中原的战略规划。他的这个隆中对策为整个蜀汉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诸葛亮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还能够矢志不渝的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个战略规划,否则白手起家的刘备是不可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即使是“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的孙权,如果不是诸葛亮亲诣东吴、详析形势、尽陈利害,说动他与刘备联合抗曹,否则让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尽渡长江,恐怕江东早已改姓曹了。

四、整合资源

诸葛亮非常善于借势,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刘备原本是一穷二白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借东吴的力量来击败曹操的进攻,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实力,这是人力资源的整合。通过“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取得荆州,帮刘备开拓了自己的地盘,有了立足之地;而后又借帮刘璋退张鲁之兵的时机,使刘备得以借机入主西川,从而使蜀汉的地盘进一步扩大,这两个是市场资源的整合。

五、影响说服

诸葛亮的影响说服能力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凝聚能力。关张二人不仅与刘备义结金兰,在年龄和资格上也比诸葛亮要老得多,而且均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两人刚开始并不把诸葛亮这个“空降兵”放在眼里,但没过多久便对他心悦诚服。

二是说服能力。在江东群臣都主张投降曹操时,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了吴蜀联军。在关羽想入川和马超比武时(刘备取西川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都亭侯),诸葛亮三言两语便令他笑逐颜开。

六、知人善任

诸葛亮对每位下属的个性、能力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安排工作时也就能用其所长,发挥最大价值。最典型的例子是刘备去世后,称帝不久的曹丕乘机联络五路大军伐蜀,50万兵马分五路来犯。蜀国闻此消息,上下惶惶不安,诸葛亮闭门思策,他根据对方五路兵马的特点,以及马超、魏延、李严、赵云、邓芝等优势特征,轻松地将五路人马退回。可见,诸葛亮是非常善于用人的,能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有人以诸葛亮用马谡而失街亭来否定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实乃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管有此一端,依然瑕不掩玉。而对待马谡的问题上,诸葛亮也并非一无是处。马谡请求守街亭,诸葛亮刚开始是犹豫的,是马谡一再要求并立军令状他才只好答应了,说明他对马谡并不是特别放心,而且他不仅派了魏延等接应,还派了王平为副将,告诉他如不听建议,可分一半兵马给王平。虽然最后马谡只给了五千人马给王平,至少没有全军覆没,且能顺利退兵。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马谡其实是非常了解的。

七、举贤任能

首先诸葛亮并非不重视人才培养,庞统、马超、姜维、蒋琬、杨洪等人都是他选拔或培养出来的。而且诸葛亮在接班人问题上提前下手,注意长期考察与培养相结合,最终选择了降将姜维,这需要超凡的眼光和胆识。

另外,诸葛亮在平衡各派系的矛盾上也比刘备有一定进步。刘备时期,益州出身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诸葛亮主政时推行“蜀人治蜀”的方针,以举贤任能为抓手,提拔了一些益州土著人才担任高层领导,如杨洪、何祗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派系之间的矛盾。

八、统筹规划

诸葛亮行事讲究周密计划、逐步推进。他风险意识强,未料胜先料败,每次出兵前总是会做好失败的准备,不但要考虑到天气、地形、时间和敌人的情况,还会根据下属的特点来使用他们,并准备主攻部队、佯攻部队、掩护部队、埋伏截断援兵之部队,以期能在进攻的时候确保胜利,撤退的时候尽量避免损失。如第一次北伐时由于诸葛亮事先作了周密部署,安排副将王平协助马谡守街亭,并派援军接应,使得蜀军虽败但得以保全精锐,安然撤退。

许多人批评诸葛亮一生处事过于谨慎,但笔者却认为这恰恰是诸葛亮的优点。因为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刘备留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蜀汉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要比曹魏弱得多,没有资本承受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任何一点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所以他处处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就可以理解了。

九、赏罚严明

诸葛亮向以赏罚严明著称,他的赏罚不是随心所欲、凭个人的好恶行事,而是遵守法度,以功过而论,而且做到有罪必罚,不避亲疏,开诚布公,使蜀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安定团结。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依法将其斩首示众(马谡是否死于被斩史学界尚有争议),同时以自己用人不当,负有领导责任,上疏“自贬三等”。副将王平事先劝诫马谡,街亭失守后能收拾败军徐徐而退,诸葛亮上表破格提拔他为参军,统五部兼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此外,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仍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施行牵连,不带有任何歧视。如李严被罢黜后,他的儿子李丰仍留在丞相府做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

这是诸葛亮的过人之处在于: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

十、推动创新

诸葛亮勤于思考,创新意识非常强,日理万机还亲自主持和参与创新活动,而且建树颇多。

在经济方面,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在水利方面,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在军事方面,诸葛亮还有很多的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此外,诸葛亮还拥有连弩、木牛流马、八陈图、孔明灯等多项发明专利。

当然,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个人决策

诸葛亮智谋很强,在他担任刘备参谋之时,几乎每次做出的分析都比别人要高明许多,而且能够屡屡出奇制胜,如火烧博望、新野乃至赤壁。因此他自认为其个人智慧已远超众人,慢慢就变得独断专行,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了。诸葛亮这种个人决策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管理上的风险,也让下属形成了依赖心理,影响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使年轻干部得不到锻炼和培养。

事必躬亲

由于诸葛亮个人能力很强,这样他看别人做事可能处处觉得不如心意,因此许多事情他都是亲历亲为,最后他觉得无人可用,以致六出祁山时凡20军棍以上的事都亲自过问。诸葛亮忘我工作,导致积劳成疾,最终病死军中,其精神可嘉,其法则不可取。因为在整个团队内如果没有合理的授权,不仅增加了领导者的工作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下属的发展空间。

求全责备

诸葛亮虽然注重人才培养,但他在培养人才方面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过于追求完美和全面发展,以致属下员工大多为谨小慎微、循规蹈矩之人,如郭攸之、费祎、董允、蒋琬、姜维、向宠等人;而对有胆识、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则往往“察之密,待之严”,并没有合理使用。如魏延,他虽然性格有些高傲,但“谋略出众”、“勇猛过人”,“数有战功”,而诸葛亮却弃而不用。而马谡虽然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表面上看发展很全面,但他缺乏实战经验,且言过其实,由于诸葛亮的错误使用而导致街亭失守。

执法过严

诸葛亮虽然赏罚严明,但由于执法过于严峻,不仅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也造成了一些优秀人才的丧失。如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将其斩首,从法理上来说没有错。但从人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恐怕有失妥当。马谡是个难得的人才,完全可以给他一次戴罪立功、改过自新的机会。马谡被斩不仅使蜀国丧失了一位优秀人才,也使其他员工由于畏惧军法,都抱着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平时处事必循规蹈矩,不敢有冒险的尝试,所以难以培养出开拓型的人才。

总之,笔者认为,虽然诸葛亮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而言诸葛亮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者。有人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导致蜀国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把蜀国衰亡的责任全部算到诸葛亮头上,我觉得这是不妥的。

首先,蜀汉在三国之中本身实力最弱,经济发展和人才数量远不及中原和江东;其次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蜀汉在魏吴的中间,被夹成“三明治”,在地利上处于劣势;第三关羽失荆州和刘备彝陵之战失败后,蜀国精英尽失、元气大伤、国力空虚,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第四、诸葛亮执政期间,蜀国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其灭亡是在诸葛亮病逝30年以后的事。

文/曾双喜 诺姆四达集团合伙人、华南区顾问总监

BAIDU_CLB_fillSlot("997996");

标签:职业生涯规划  职场规则   var cpro_id = "u1762562";

相关内容推荐:

  • 2015-12-21 19:57:23跳槽如下棋:步步为营构造职业生涯
  • 2015-12-19 22:49:44职场食物链:最底端的那个人是谁
  • 2015-12-17 20:53:19职场修炼手册:千万不要这样做
  • 2015-12-15 21:45:5当你提出离职被挽留时,你是走还是留?
  • 2015-12-13 20:17:5情商在职场上到底有多重要?

BAIDU_CLB_fillSlot("1006047");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你还等什么?

昵称必填

邮箱选填

网址选填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同时欢迎分享本文!

objActive="txaArticle";ExportUbbFrame(); LoadRememberInfo();

(function(){document.write(unescape('%3Cdiv id="bdcsFrameBox"%3E%3C/div%3E'));var bdc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bdcs.type = "text/javascript";bdcs.async = true;bdcs.src = "http://znsv.baidu.com/customer_search/api/rs?sid=7716523458624774032" + "&plate_url=" + encodeURIComponent(window.location.href) + "&t="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bdcs, s);})();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