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Year With New Yorker 2016 年 5 月 23 日 PERSONAL HISTORY 是一篇可爱的小文 The Bath: A Polemic ,幽默地写出了反对泡澡的各种理由
我本来也是泡澡的积极支持者,很不幸还没成为参与者就倒戈成了反对者
支持的理由是想想就觉得放松,反对的理由是需要放松的时候实在没有力气,真的勉强去泡好担心睡着会溺亡
这篇文章中也列出了很多有趣的理由,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
本期杂志中我比 (nai) 较 (xin) 喜 (du) 欢 (wan) 的长文章是 The End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作者交织叙述了对姑父的回忆和为了纪念姑父而参加的国家地理南极豪华游轮之旅
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在文末表达对环境问题的担忧时相互呼应,应寄希望于年轻的一代
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交叉着同时扯,还毫无违和感;两个故事都讲得那么吸引人(我个人更喜欢 uncle Walt 的故事) , 让人手不释卷,一篇 10 几页的长文章,丝毫没感觉长
看完后忍不住翻回去看看作者,本来以为看了也是白看,总共不认识几个 New Yorker 作者,没想到是 Jonathan Franzen
看到熟悉的人或事总是心生喜悦,即使之前只是有点印象,今后会多关注他
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想起之前听过的一期 New Yorker Fiction Podcast , Lionel Shriver 朗读 T.C. Boyle 的小说 Chicxulub ,也是类似这种写法,我认为是有开创性的伟大作品,强烈推荐
FULL EXOSURE 里罕见地刊出一些照片,是 Diane Arbus 的作品,也是宣传她在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of Photography 的展览
她说:“一张照片是关于一个秘密的秘密,它告诉你的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这种说法是不是很有意思
(“A photograph is a secret about a secret. The more it tells youthe less you know.”) 书评看得不多,但是本期对 Laborof Love 的书评还是很有趣的,是讲 dating 的历史和变迁的一本书
看完更加怀念老派的传统,技术的发展破坏了我们交往的节奏和规则
所处的时代也决定了个人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只能“随波逐流”吧
本期的 FICTION 是 Lauren Groff 的 The Midnight Zone ,说不上多么喜欢,但是语言有特点,是会看第二遍的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