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


悦生恶死勿妄言,生死之际正是用力处


资料图


道家主张“出生入死”,把万物归结于“道”,而“道”法自然。凡事不能强求,要顺其自然,主张“无为”。“无为”并不是消极不去为的意思,而是说要顺应自然之理,国家的治理是这样,人也不需要去执着于现实的事务,而是应该按照天理和自然的法则调养好自己。既然生死是“天道”所定,所以既不要悦生,也不要恶死,要“生死齐一”。


《度人经》讲:“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在讴歌“生”的同时,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不是以消极回避的态度,而是正面地提出了“安时处顺”、“齐生死”和“死生一体”的豁达观点。道教对死亡的态度,在《庄子》一书中表现得淋滴尽致。他生动地描述了这种安然的心态:如果把“生”看成是一种“安善”,那么“死”也应该是一种“安善”。道教以“重人贵生”为修持理念,以“生道合一”为理想境界,敢于正视人的生死困境,以积极的、超然物外的心态,去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心理和生理的隐痛,正是由于在生死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有智慧和气魄,使道教成为世界宗教文化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所以说,道教的死亡观不仅是飘逸的、潇洒的,也是一种容易被常人所接纳的平民死亡观。它要求人们不执著于生死、顺其自然,以一种安身立命、本真的态度来体验人生,寻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总之,死亡是一种宿命,是每个人生命的“老家”。


邱祖西行十八随行弟子之一李志常祖师(1193~1256年),为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浩然,其先洺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平)人,宋季徙居开州观城(今山东范县)。初隐东莱之牢山,复徙天柱山之仙人宫,宫之主者嘱其往从邱处机。元太祖十三年(1218),闻邱处机自登州(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转居莱州(今山东省莱州市),乃束装往拜席下,赐号真常子。后随师居燕京长春宫。凡教门公事,必与闻之。”


据说,李志常到一个村子里去的时候土匪来了,那个村子里的人带着他和财物、粮食躲到一个山洞里去了。洞里呆不下,李志常就出来打探消息,被土匪抓住了,土匪就拷打他,你说出来这个村子人哪儿去了?李志常就是打死都不说。在他快要(被)打死的时候想起来邱祖说的一句话叫:“生死之际正是用力处”,说你这个人要修道,什么时候最重要?就是在那个生死之间。后来他跟邱祖说,说师父你说生死之际真是用力处,我快被人打死的时候我就努力参悟,可是我一片浑然,眼前一片漆黑,什么明白的东西都没看见,道就是哪个吗?邱祖说你搞错了,不是让你快到死的时候才去参悟什么是道,什么是超越,统一生死那个东西,我是让你参悟这个宇宙之间所以为阴阳、昼夜、生死,决定阴阳在不断此消彼息背后的那个真宰。什么东西推动了阴阳消息,推动了生死转换?捕捉那个东西,只有在这个意义我们才有可能能理解道教所谓生死观。


永登县道教协会|文化精神平台

微信ID:yddjxh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