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常收到类似的粉丝留言:我很想自律,可明明知道却就是做不到,无数次失败,很痛苦很绝望。我还有救么?
今天,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你到底行不行?
你不甘心浑浑噩噩,你痛恨自己行尸走肉的过活,你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开始。你删掉电脑里的游戏和美剧,你收拾起床上的懒人桌,你仔细洗了个澡,你决心走出去开始新生活。你坚持了一个星期。
你想从“游戏沉迷”中走出来,你想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你想坚持锻炼拥有性感身材。你不断喊狠话,你不断下决心,然后你不断失败:随后不久,总会有那么个意志薄弱的时点,一次失守,便全线崩溃。回到从前。
你看了一篇文章,深深受到激励。12月31日的晚上,你告诉自己,接下来一年,要100%努力,要脱胎换骨……鸡汤的药劲是在一周后消失的。转眼之间,又到了12月31日,去年的一切历历在目,你仍然是曾经的自己。
你被挫败和自责包围。信心在流逝,心气在消解,你沮丧地垂下头,双手插进蓬松的乱发,万千哽咽涌上心头:原来我是真的不行……
失败者往往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他不够努力。而残酷的真相是,他的方法有问题。
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没错,是你方法有问题。
几个真相
先来了解几个真相。
我们都是普通人
首先,你要意识到一个现实: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什么叫普通人?不会登上亚洲福布斯,也不会沦落街边去乞讨;不会中五百万彩票,也不会被闪电劈到;不会中学连跳数级,也不会几年都毕不了业——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特别好,也不会特别差。正态分布的中间80%而已。
普通人就有喜怒哀乐,普通人就有色贪嗔痴:赖在冬天的被窝里会不愿起床,看了一晚上书会觉得累,碰到了美女会想多瞧几眼……这没什么,人性。
同样,既然你是个普通人,凭什么要求自己有邱少云的意志力?凭什么要求自己像钢铁侠一样昼夜不息地工作?这不合理。
如果意志力的满分100,社会平均水平是70,那你、我以及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在60-80的区间里。
明白这点很重要。这是一切的起点:
如果不懂,你会夸大意志力的作用。失败的原因会被归咎于“意志薄弱”或“不够努力”,相应的,解决方案自然是“打鸡血,放狠话,下次我要注意”——这不会帮你找到真正的症结,也不会对事情有所增益。
如果懂了,你会认可意志力的局限。你会设计方法去修补人性的漏洞,你会小心翼翼地避开挑战和诱惑,你会谨慎细致地使用自己的意志力——于是,事情有了解决的可能。
意志力是脆弱的
在我看来,意志力是脆弱的。这包含三层意思:
a. 意志力是容易损耗的
就如同时间、体力、注意力一样,意志力也是一种个人资源。这项资源是有损耗的:用一点少一点。
我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许多职场人士和著名作家,都常常在早上,啃最硬的骨头:做最难、最复杂、最需要创造力的工作。这是因为在早上,个体状态最好,意志力最充盈。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志力的“电量”也在逐渐损耗,个体状态也在逐渐下降。
b. 意志力是时高时低的
水有潮起潮落,月有阴晴圆缺。意志力也是动态变化的:
体力充沛,心情亢奋,受到激励:意志力会高涨;
疲劳困乏,承受压力,百无聊赖:意志力会低迷。
这很好解释了你的一些失败:你的信誓旦旦,是在意志最饱满的时候,但旺盛的状态不会一直持续。
你总会遇到低潮,那是防线最薄弱的节点:破戒这种事,没有一次两次,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全线崩溃、回到从前。
c. 意志力不是用之不竭的
不要计划用亢奋高效的一天,写十篇文章或啃下一本专业书籍。那样的过程会很丑陋:挤牙膏式的工作状态,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不要为自己同时设定100个新年目标。你的意志力资源不足以支撑这么多事情。贪多务得的结果大概率是:每个都蜻蜓点水,最后一个都完不成。
意志力是宝贵有限的个人资源,不要挥霍它,要把它用在刀刃上。
建立习惯后,就不需要太多意志力了
更多的意志力实际上并不重要。实现改变需要的是建立习惯而不是意志力。建立习惯需要大量意志力,但习惯一旦建立起来,维持习惯就不需要太多意志力了。
比如“每日复盘”和“早睡早起”的习惯。最开始会有不舒服,但随着磨合的深入,所有的不适感都会逐渐消失,非常自然。它不是我的任何负担,也不是需要分配的工作,也不会消耗我的意志力。
再升华一下,你会发现身边的许多牛人,他们的努力都是“常态化”的:
大年初二的早晨,照例坐到桌前写方案。
年会狂欢结束后,照例回到办公室改合同。
高铁上,机场里,照例用手机写稿子、回邮件。
他们不会被自己“熬夜一两次”而感动;他们也不会觉得以上这些,有多了不起。这些努力,并不需要意志力的驱动,而是潜意识里的自发行为,是有肌肉记忆的习惯动作。
许多时候,这就是区分牛逼与否的参照物: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假努力。如果每一次努力,都需要大量的心理建设和自我说服,那说明你还嫩了点。
该怎么做?
这一部分,我们来讲讲技术层面的实操方法。
如果将“改变”看做市场化的行为,我们所做的,无非围绕两条主线:提高违纪成本,降低合规成本。
外力驱动
作为英剧《黑镜》的编辑,Charlie Brooker 经常收到邮件,询问写剧本的建议。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你需要一个截稿日。这是你唯一需要的东西。别扯什么运气,别扯什么天分,找个“今晚不交稿就打爆你狗头的人”,跟他合作。然后,你会被自己的才华吓到。
这段话应该裱起来挂在客厅里。“外力驱动”达到目的的最简单好用的方法,它节省了你的意志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隋炀帝在年轻时屡立战功。或许是压抑本性,或许是刻意为之,登基前的他还算举止收敛、行为有度。登基后,再无外力的约束制衡,隋炀帝恣意妄为,终于被凶猛的欲望吞噬了。
通常的,在北上深比在小城市能更快地成长。为什么?在北上深,你是被推着往前走;在小城市,你必须自己推着自己走。 一个人孤立做事,对自控能力是极强的考验。
高三可能是你人生中最自律的时光。因为那时的你比现在意志更强?当然不是。强大的外力驱动着你,激发了你内心的潜力;而当外力消失,你就被打回原型了。
如果能有高三的状态,坚持二十年,你真的很难平庸。
结果导向的角度,“外力驱动”比“意志驱动”要靠谱得多,也省劲得多。我们越降低意志的预期,我们越重视方法的设计。毕竟,你的目标是“做成某件事”,而不是获得“意志力比武大赛”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