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关键词:甘愿 贱卖 以防 HR369人力资源网推荐资讯
近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国内著名人力资源机构智联招聘联合出版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正式发布。海归回国潮已是大势所趋,在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精英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因就业压力被迫回国者,则遭遇找工作的“水土不服”,甘愿自降身价。
甘愿“贱卖”以防“滞销”海归为就业自降薪水
从新西兰留学归来的新闻专业研究生毕晓燕找工作已经2个多月了,丝毫没有感受到海外留学经历对找工作带来的优势。“我发现适合自己的大多是外语培训和留学中介,找媒体类的工作,留学背景好像没有优势。”毕晓燕说,随着海外就业压力增大,她选择回国发展。“一开始还希望能比国内研究生找工作容易些,薪水也能高一些,没想到都是一样的。”
1
海归爱外企 青睐“北上广”
结合海归在国外所学的专业以及国内就业热门专业来看,所学专业以金融、经济、管理、工程学等为主,而这些专业在国内是比较热门的专业,用人需求量大,就业难度较低。报告显示,金融及相关服务业是海归就业最多的行业,有48.5%的海归进入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工作,其他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行业包括教育、科研(9.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8.7%),文化创意产业(7.4%),生物工程或医药(7.4%),新能源、新材料(7.0%),政府和公共事业(6.9%)。“外资企业是海归回国就业的首选,超过1/4的海归选择进入外企就业。”据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海归而言,由于教育环境、国外的工作环境与外企的工作环境更接近,所以他们更青睐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的外企,薪酬、职业发展和福利已成为影响高端人才流动最重要的3个因素。其他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单位类型包括本土创办的民营企业(22.8%)、事业单位(15.1%)、国有企业(9.9%)、海归创办的民营企业(5.0%)及政府部门(3.0%)。
此外,报告显示海归回国就业地区覆盖了15个省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市。其中,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14.2%的海归在上海就业,8.7%的海归在广东就业,分别有6.4%、5.3%、5.2%的海归在江苏、浙江和山东就业,这6个省市集聚了81.4%的海归。
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专家郝健表示,从现在情况来看海归就业还是相对“拥挤”,选择工作时可能会根据以往选择习惯集中在特殊城市、企业和行业,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更多不错的平台也需要他们,比如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因此,海归就业还应当更加客观理性。
2
就业较容易 薪水难满意
毕晓燕告诉记者,为了不成为“海带”,只能降低对薪水的期望值。“除了语言有优势外,其他方面我并没有太大优势,尤其是对国内和行业发展的了解,国内的毕业生肯定比我们有优势,甚至他们连实习的机会都多过我。”
根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带(待)”或“海参(剩)”。但是,海归的含金量在缩水,77.5%的海归的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能开出丰厚待遇条件的岗位,一般都是技术类的核心岗位。如果不是稀缺专业的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情况和国内的学生差异不大。”济南凯德荣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经理彭岩告诉记者,他们替很多企业招聘人才,海归对薪酬的预期往往要高于国内的毕业生。“他们出国的成本高,再加上觉得自己有‘镀金’的经历,认为理应得到更高的回报。
根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多数海归并没有变成“海带(待)”或“海参(剩)”。但是,海归的含金量在缩水,77.5%的海归的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能开出丰厚待遇条件的岗位,一般都是技术类的核心岗位。如果不是稀缺专业的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情况和国内的学生差异不大。”济南凯德荣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经理彭岩告诉记者,他们替很多企业招聘人才,海归对薪酬的预期往往要高于国内的毕业生。“他们出国的成本高,再加上觉得自己有‘镀金’的经历,认为理应得到更高的回报。但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企业给付薪酬是按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来评价,海归的背景不一定能为他们争取更多的薪水。”彭岩说,普通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如果专业技能上又没有突出优势,那么高薪酬要求就成了海归们就业受阻的重要原因。
通过调查报告,发现海归收回留学成本时间较长。其中48.8%的就业型海归需要花5年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收回留学成本,11.1%的海归认为需要花费4年时间收回留学成本,只有11.1%的海归认为1年即可收回留学成本。对此,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建议,作为职场新人,选择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和职业规划要远比一份高收入的OFFER重要得多。尽管多数海归需要5年收回留学成本,但在正确的职业规划下,5年后的职业前景将会是相当可观。
3
留学≠高层次年薪相差几十万元
在近两年,中国稳定增长的经济形势给海外留学生提供了很多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但对于海归来说,不少人认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就能为自己“镀金”,其实不然。“同样是海归,但年薪相差几十万元的情况也是常有的。”彭岩告诉记者,决定薪酬的是海归自身的竞争力,专业技能、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是雇主最看重的。即使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如果对国内的行业状况、办事程序缺乏了解,再加上缺乏实际操作经历,可能无法适应国内的工作节奏。“综合素质也很关键,一般企业会根据岗位需求来进行评估,如果是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求职者,会对个人潜质和学习能力进行考查。”
记者从我市2013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目录里看到,同样是招聘硕士,力诺集团成员企业招聘的为技术顾问和行业顾问,开出百万元年薪,而济南奥图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的软件工程师,年薪只有6万元,山东政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的软件售前工程师,年薪开出20万元。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虽然海归的数量激增,但是人才群体层次不均衡,高层次海归人才比例较低。我市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不断加快引才聚才步伐和力度,抓住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高峰期的重要机遇,自2009年启动了“5150引才计划”,由市政府出资用5年时间面向海内外引进15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多是指具有博士学位,掌握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冶金钢铁、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新型建材、数控装备、现代物流等济南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技术,或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成果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并具备良好市场潜力和产业化条件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或在世界500强海外企业中担任中级以上管理职务,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善于经营管理,有实践经验较丰富的管理人员;或在海外著名金融机构、律师、会计师、审计师、建筑师或设计师事务所担任高级职务的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