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2年奥运会再夺金
球队中大部分球员都是首次参加奥运会,她们克服了太多的困难登顶,配得上所有的赞美
曾有一段时间,中国女排堕入低谷,人们都认为“女排精神”已经随着时代而烟消云散,但是郎平带领着这支稚嫩的球队用一枚沉甸甸的金牌证明, “中国女排精神”永不会消失
今天,中国女排姑娘们再次点燃了国人的激情,仿佛一时间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泪水、喝彩、掌声都不能表达心中的激动
今夜中国女排是唯一的焦点,是她们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又一个奇迹,用任何美好的词汇都不能表述女排的光荣
今夜,中国女排是最可爱的人,她们的精神值得中国体育永世传颂 有人说,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
是的,郎平顶着巨大的压力,为了中国女排的进步实在付出太多了,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打造觉醒了一支中国女排强队
“ 论年纪,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般,所以我还承担着母亲的责任
”郎平对记者说
为了让队员们能补充足够的营养,郎平还会自己掏钱去买蛋白粉给队员
因为害怕场地不安全,每次去训练场地前都会提前勘验场地的地胶是否存在问题
郎平在训练的过程特别注重训练的强度是否适中
郎平坚决反对这种不注重保护身体的训练方法, 就好像妈妈对孩子一般,虽然平时很严厉,但最后还是以孩子的健康为重
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年受大众喜爱
她在球员时代的五连冠带领中国女排走上世界之巅;执教以后再次率领中国女排重回排坛顶峰…… 你可以为这场胜利找出一百个理由,但我只想说, 最重要的理由是郎平! 所有街道都回响着她的传说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连乌鸦也停止聒噪,整个国家似乎都停滞下来
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
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整个中国沸腾了,人群聚拢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前排左一为郎平 《人民日报》12月5日报道说,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件,而这当中,有3000多件都是“点名”送给郎平的
她是“世界第一主攻手”,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据统计,7场比赛,中国队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到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50%
球迷们亲切地称她为“铁榔头”,她扣球的英姿甚至被画成漫画印上了邮票
世界第一主攻手的名号得来不虚当时的郎平展现了逆天的身体素质,后辈至今只能望其项背
她力量无穷:深蹲达到180KG,和男子散打王柳海龙旗鼓相当
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甚至说,郎平的扣球和男子运动员没什么区别;她体能无解:单场比赛最多扣杀96次,整整是别人的两倍
要知道伦敦奥运会时,惠若琪扣了50次,一旁的解说就惊叹说:“这简直是惊人的次数
”而这样的次数只是郎平的平均水平
她背负10亿人期许,不断书写传奇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郎平的神话彻底达到了巅峰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女排队员在奋力拼搏 尽管小组赛1:3不敌美国女排,尽管背负着巨大压力,但郎平还是率领中国女排勇夺桂冠
夺冠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沸腾了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3比0战胜东道主美国队,夺得金牌,赢得三连冠傲人成绩
这一刻,郎平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打球在她的背后,肩负了10亿人的目光和期盼
△1985年11月17日,中国队以3比1战胜古巴队后,郎平激动地高高跳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这句响彻天空的庆祝口号,跟郎平一样,在中国体育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传说还在继续
队员时代,她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1982世锦赛,1984奥运会,1985世界杯),短短五年就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了五连冠的壮举
退役后自费赴美求学,从“一无所有”重新来过 国内的体育名人很多,但基本都是举国体制的产物,真正让我欣赏的实在太少
邓亚萍是典型的体制宠物,从她的运动生涯,到她的思维方式和说话做人都带着刻板的体制烙印,使她一走出体育圈就贻笑大方
刘翔则是体制的玩偶,虽然贵为世界冠军、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一直活在别人的安排、别人的期待中,最后也因两届奥运会上的尴尬表演,被国人势利而无情的口水淹没
姚明和李娜有幸跳出了体制,分别在NBA赛场和单飞后的职业网球中开辟了自己的天地,他俩算是活得比较正常一点
而新一代的人气明星如孙杨、宁泽涛等人,从成名那天起就在体制中挣扎缠斗,至今前途未卜
只有郎平,虽然也成名于体制,但成名之后却主动摆脱了体制的荫庇,踏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奋斗之路
顶着冠军的光环,郎平退役后本可在系统内取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但郎平却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到北师大学习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
八十年代中国女排冠军队全体合影 1986年,夺得女排大满贯后的郎平,带着一身的伤病退役
此前,中国女排的功勋元老如孙晋芳、张蓉芳等退役后都是弄个省体委副主任当当,封了副厅级的官
按惯例,有关部门也给郎平安排了北京体委副主任的职位,没想到郎平对做官毫无兴趣
郎平后来在自传中坦承,自己不愿做官,完全是因为受了刺激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在郴州排球基地集训时,基地主任有天突然叫郎平一起上北京向国家经委要钱,说是领队安排的,因为郎平是名人,到北京说话有份量
钱是以建设基地之名要的,但钱要回来后,却没马上用于基地建设,因此被人告了上去
体委查下来,要郎平写检查,还严厉斥责她“当了世界冠军,就不知天高地厚到处要钱”!这是哪跟哪啊?郎平说是队里领导安排我去的,钱要回来了他们用在什么地方我哪知道啊?可领队矢口否认是他让郎平去的,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这事给单纯的郎平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憋了一肚子气的她觉得官场太肮脏,从此发誓决不做官
80年代退役球员出路很少,做教练要论资排辈还轮不上她,又自绝于体制安排的官位,郎平只能自谋出路
1987年,郎平自费到美国留学,在新墨西哥州大学边读书边当校排球队助教,没有工资,只免学费
这个曾经叱咤排坛的世界冠军、在中国被人捧上天的“民族英雄”,为了养活自己,只能去教最初级的学生,甚至夏令营玩排球的小孩,几乎从零开始
为了省钱,她上学时的午餐都是自制的三明治,一个星期的午餐费只花五、六美元
期间她甚至还应聘到意大利甲A俱乐部去打职业联赛,带着伤也坚持上场,只是为了挣钱,使自己能经济上自立
对于这段“留洋”经历,她在自传里这样写道: 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为把中国女排拉出低谷,她心力交瘁 1995 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已签订的多项合同都取消了,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了
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
郎平说:“要是为了钱、为了工资,我就不回来了!” 她在自己的自传《燃情岁月》中有着更为详细的描述
我还给她们摆明一个道理:体育的本质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向极限挑战的精神,观众来看我们打球,除了看输赢,更想看到一种要球不要命的状态,看得振奋,看得来劲,给人家鼓舞
但这种输球不输人的精神,靠平时每一天的训练,平时怎么样,比赛就是什么样,这是基本功,是物质基础啊,不是过年吃饺子,可以蒙人家一回
在郎平带队的1995–1998年这个时期,中国女排获得了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98年世锦赛银牌,两次大赛闯入决赛,惜败正处于白金一代时期的古巴队
没有人责怪郎平,实力不济,情有可原
郎平为了中国女排的成绩可谓倾尽了全力,几乎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甚至半夜一点睡下之后都会爬起来研究比赛录像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铁榔头”心力交瘁,1999年之前,包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郎平昏厥了好几次,不到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加上女儿已经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刻,出于种种考虑,郎平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
在中国女排任上主动辞职的,郎平是第一人
△1996年8月3日,中国女排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1比3负于古巴队,获得亚军
比赛结束后,主教练郎平向观众致意 医生在给郎平做手术时,发现她的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的水平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 这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发出的无奈感叹
△郎平怀抱年幼的女儿 辗转执教欧美,她成绩斐然 1999年辞去中国女排主教练职务后,郎平来到意大利,在排球氛围浓厚的摩德纳执教
这座面积只有成都一半的城市,拥有三家豪车总部—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是法拉利车队的“老巢”,但最受欢迎的运动却是排球,小小的城市里居然有100多支排球队,几乎超过我国排球队的总数
但尴尬的是,摩德纳女排成立27年居然没有得过冠军 终结这一尴尬历史的,是郎平
在摩德纳待了不到一年,郎平就率领球队获得意大利联赛冠军,一年后,又获得了欧洲联赛冠军,2002年成就联赛和杯赛双冠王
从此,“Jenny”(郎平的英文名字)成了摩德纳英雄
郎平在意大利的辉煌,不仅仅局限于摩德纳,2002年郎平执教意大利诺瓦腊俱乐部,2004年率领诺瓦腊女排获得超级杯和联赛冠军
在意大利的几年时间里,郎平在俱乐部培育的球星也成为意大利之星
2005年,结束意大利之旅后,郎平在美国开始了一段新征程——美国女排主帅
郎平曾说,“能够执教美国的球队,我感到非常骄傲
美国是一个体育强国,如果我对排球的理解能够帮助美国队提高自己的水平,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
” 三年后的北京奥运会,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震惊世界
△2008年8月21日,执教美国女排的郎平在美国队闯入北京奥运会女排决赛后庆祝胜利
时隔24年后,美国首次获得银牌,平了该队历史最好成绩
有网友戏称,“郎平一队”(中国队)击败了“郎平三队”(意大利队),又要和“郎平二队”(美国队)争夺冠军
三支球队无疑都深深地刻上了郎平的痕迹,左右当今女子排坛格局的人,毫无疑问是郎平
再次执教中国女排,她上演王者归来 2013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仅列第五位
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更是令国人扼腕叹息
很多人把这时的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无数人劝她,不要去接
“接!为何不接!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 在女排最危难的关头,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
她看起来依然霸气,只是额头上略微松弛的皮肤,以及眼眸深处偶然显露的疲惫,才能让我们想起,郎平,已经不再年轻了
重新出山的路,并不好走 用郎平自己的感受来形容,第一节训练课下来像跳进了一个火坑
她也许在接手前想过女排今非昔比,可她却没有想到,原来,女排可以这么差
没有基本功没有心理素质,没有防守没有移动也没有串联,亚锦赛三十八年的最差战绩,女排荣光的大厦在这一刻仿佛就要倾倒
“ 好吧,你们现在有多差,以后就会有多出色! ”郎平大手一挥,指向旁边的训练馆
十八米长九米宽的场地就此成了炼狱场,郎平冷酷的将手背在后面,仿佛看到了三十年的自己
没有人知道她们花了多少时间修炼内功,只知道中国女排,好像,慢慢回来了
是的,郎平上演了王者归来
2014年世锦赛,亚军; 2015年亚锦赛,冠军; 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 中国体育冠军数不胜数,而“女排精神”只有一个,这绝非偶然
郎平上任后将球员们成功凝聚在一起,可以被打败,但却不能被打倒,这才是女排魅力所在
女排不仅用团结如一家的气质,提高了自己的战斗力,更能感染他人
在郎平自传《激情岁月》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这段八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在地上了,踩得很踏实
” 而今天里约奥运会女排的最终结果也告诉我们:她们做到了! 只要足够顽强,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如果战胜巴西是浴火重生,那么半决赛胜荷兰,杀入奥运会决赛就是中国女排的凤凰涅槃
她们曾被折磨,被质疑,被困难践踏得体无完肤,却依然选择挺直腰杆站起来
她们曾迷茫,不知所错,却依然只把狰狞和杀气留给对手
她们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跌倒了又爬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不忘挥拳和怒吼
因为她们的名字,叫中国女排! 更多精彩资讯 关注我获取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