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真正的风险来了!没有燃料,后续涨价动力没了!

转自:邦地产(ID:Real-estate-Circle);作者: 魏琼 8月份以来,10多个省都公布了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但基准线都不到10%,还不如去年的水平


(北京从10.5%降为9%,天津从10%降为9%,云南从10%降为8%


) 虽然“工资指导线”不具备强制效力,但它的制定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现实


这就释放了一个信号, 居民工资收入增速降放缓了!房地产行业真正的风险即将来临! 这可不是邦爷的危言耸听… 让房价上涨的“燃料”烧光了? 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 工资指导基准线均低于10%,而且呈下降趋势则说明,居民收入增速在放缓!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过, 中国房价持续高企,因为预期未来收入上升


但现在预期收入增速的下降,则意味着房价持续高企失去了动力

而且要注意,我国上半年M2增速为11.8%,而工资指导基准线均低于10%,工资预期增长将跑不过M2增速,加上CPI、货币超发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居民预期收入水平相当于出现了大幅下降


大多数中国居民都是 贷款买房,购房是一种提前消费行为,它建立在未来收入增长的基础上,而且 居民的未来房价预期高,房价才有上涨动力


相反,现在 实体经济不景气, 居民收入放缓了、预期收入下降了,房价想快速上涨站不稳脚, 房价真正的风险已经来临! 房价怎样?先看实体经济! 现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奇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实体经济萎靡,房地产却热闹非凡


可见,在全球资产荒之下,投资渠道受限,彻底激活甚至夸大了房地产的保值增值“魅力”,大量资金持续涌入


但归根结底,房子是用来住的

邦爷认为,高房价一定要有实体经济和居民购买力的支撑,不然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楼市的两极分化恰好说明了这一问题: 经济增长强劲的区域楼市火爆,经济表现差劲的区域,正在被房地产市场抛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房价下降的城市逐渐增加,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持续减少,且涨幅收窄


与此相匹配的,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下行
就曲线而言,房价逐渐与实体经济走势相匹配

所以,房价会怎么走?以后或许要越来越重视实体经济这条曲线了


深圳老板的无奈与绝望 1 因为债务问题,这些天我一直在催促王老板还款


他是深圳的大老板,而我只是深圳一家公司的小小职员,身份和地位的落差并没有造成我们俩沟通的障碍,这得感谢他的大度和一直养成的小心翼翼


每一个看似成功人士背后的凄苦并非其他人能懂

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创业的经验的王老板来说, 这个曾经号称中国最开放的城市——深圳,已经让他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他是做实业的,主要的客户是国企和上市企业,这要是放到过去,这是非常好的业务


但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当下,这个过去看似很好的业务,却成了他的痛苦来源


客户的回款越来越慢,账期越来越长, 按照正常的财务算法,原来平均每笔单有36% 的毛利,这是相当不错的行业和收益,但是现在客户的款回不来,账期从原来的一个月一结算,变成现在半年一结算,王老板自己大额垫资,倍感压力


王老板的公司是生产型企业 ,有一个近300人的厂子,按照现在深圳的工资水平,加之他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员工待遇自然要好,现在员工的月平均工资5000多元,加上各种保险和公积金,他每个月要承担每个员工6000多元的成本


就人力成本这一项,他每个月的开支近200万元

外加厂房、电费、水费、税费和各种公关费用,每个月的开支超过300万元


这300万元的费用是不管刮风下雨都得支付的
可问题是,产品生产出来了,也卖了,但货款却迟迟不得收回
他自己估算了一下,就今年上半年,他已经垫付了三千万的货款
而且根据现在的形势,只有可能越垫越多
这样下去换了谁都受不了
原本他认为只要自己坚持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好日子就会到的
而且政府不是说了吗?开启供给侧改革,让资金进入实力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日益紧张的资金链,让他自然而然的想到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并不简单,当他去银行咨询贷款的时候,银行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房产吗? 在当下的深圳,相对于房产而言,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项目本身根本算不了什么 ,就算你是乔布斯,拥有最好的手机产品,如果他在中国,依然是一毛钱也贷不到


刘只好把自己住的房子抵押到银行,花了很长时间,终于贷到了八百万,这样才使得公司业务正常运转


王老板跟我说,他累了

他说:自己为了这个国家的就业做贡献,但作为第三等公民的民营经济,负担最重的税负,解决最大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应有的地位,当 下如果还要坚持做实业无非是找死


王老板还说,钱已经足够两辈子花了,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理想,去受无谓的罪,毕竟,当下已经不是一个有“梦”的时代


王老板说:凭什么让他辛辛苦苦的为这个国家养活300多人,却得不到国家任何一点支持,反而成为盘剥和打压的对象?等他今年把所有的款项收回,不再扩大生产,慢慢把原来工厂里的员工分流,最后还是打算把工厂关了


看到现在做金融的人,甚至做高利贷的人都能潇洒的过日子

他选定了自己未来的两条出路: 1、退出实业,把实业交给国家去做,自己也从事投机投资,做轻资产的买卖;2、变卖家产移民


王老板选择第二项的可能非常大,毕竟自己的孩子已经在美国留学


两三年以后,深圳又少了一个踏踏实实做实业的老板,多了一个炒房的炒客;或者中国又少了一个优秀的国民,西方多了一个消费的富翁


王老板只是过去和现在千千万万在深圳苦苦拼搏的创业者中一员,他今日的选择不是孤立事件,无数个曾经满怀热情以实业造福社会的创业者选择抛弃实业,甚至抛弃中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