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书 || 爱书人的《圣经》就在查令十字街84号【附上期赠书名单】

1949年的纽约,曼哈顿一间没有暖气的公寓里,三十三岁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凭着一股莽撞劲,她开始给这个伦敦地址写信


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年

很多年后,她和这家书店的通信集,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不断演绎


而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这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的故事

三十多年来,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爱书的人不分彼此,只愿心灵相通

今天北洋君就为大家分享这本爱书人心中的《圣经》——《查令十字街84号》


爱书的您也不妨给北洋君写封信(在文末留言),写下这么多年您看书的感悟,或者推荐一本您最喜欢的书也是极好的


五本《查令十号街84号》已准备好,等候爱书的你! 听听读者怎么说? VIOCE 聆听! 我一直相信 :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


——张立宪《爱情的另一种译法》 看那些书信,只觉得时光是充满了缓慢韵律的流逝


就是被一个人慢慢唱,另一些人慢慢和的平淡生活,但因为文字的浓缩,它变得紧凑而充满情趣


就算人海茫茫,最终也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
总能找到一个知己,让你终身不觉得孤单

——清秋雨薇MOMO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读到 这本书 不免让人想起电影《玛丽和马克思》


一生未见,书信相连

的确,有时你身边全是陌生的物与人,而最了解你的那个人却在千里之外


英国不止有贝克街还有查令十字街

——豆瓣网友 August 这本书让我最感动的,无外乎两人的情谊


信大都不超过八百字,字里行间却满是美国女子的爽朗幽默及英国男人的沉稳体贴


我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

——豆瓣网友 图画 查令十街84号 WHERE 在哪儿?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什么?答案:一家书店


马克斯与科恩书店(MAEKS&CO.),地处查令十字街84号


对于全世界书迷来说,查令十字街永远有不可替代的地标意义,因为那里曾经书店林立


图丨 Marks & CO.位于伦敦查令街84号,摄于1969年4月11日 图丨 Marks & CO书店内部,摄于1969年 遗憾的是,1977年该书店因主事者陆续亡故而歇业


如今,这里已经是披萨飘香的必胜客餐厅

虽然书店早已不复存在,但查令十字街84号俨然已是伦敦的一个著名景点,每年都有大量书迷钟情于此


《查令十街84号》 Sroty 讲了什么? 1949年初秋的纽约,33岁的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偶然看到一则关于绝版书店的广告,爱书如命的她想要几本英国文学的旧书


凭着一股冲动,她写信给位于伦敦的查令街十字84号的“马克斯-科恩书店”,并列出那些她搜遍纽约也没找到的老书,希望他们帮她寻找,满足她“对 古老 书籍的胃口”


电影剧照 没想到,才过了20天,海莲就收到该书店一位落款为FPD的店员的回信,表示她要的书都在路上


11月,海莲就收到了梦寐以求的书籍
电影剧照 落款为FPD的店员就是书店的总经理弗兰克·德尔

就这样,海莲不断来函索书,弗兰克不停地找书寄书,两人开始了长达20年的书信往来


但是二十年里,两人始终没有见过面

后来,得知弗兰克去世,海莲极为悲伤,遂决定将两人的通信结集出版,这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


电影剧照 书信体的形式,读起来流畅而感人

汉芙的文笔轻松诙谐,信马由缰;弗兰克的文字矜持稳重,一个书店老板兢兢业业的形象跃然纸上


该书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 传

三十多年,人们读它、写它、演它,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一段未曾谋面的情缘 LOVE 深埋心底 我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你们刊登的广告,上头说你们“专营绝版书”


另一个字眼“古书商”总是令我望之却步,因为我总认为:既然“古”,一定也很“贵”吧


而我只不过是一名对书本有着“古老”胃口的穷作家罢了

在我住的地方,总买不到我想读的书,要不是索价奇昂的珍本,就是巴诺书店里头那些被小鬼涂得乱七八糟的邋遢书


——《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书影响如此之大,原因有三:本书的作者海莲·汉芙和弗兰克因书结缘却20年未曾某面,是一则浪漫的传奇;二则,两个爱书人通信间关于一本本书的评价,本身充满文化分量,读来欣喜并能获得启发;三则,更多人关心两人之间这一段未曾谋面的感情


本书作者:海莲·汉芙 事实上,《查令十字街84号》无关爱情


海莲不只与弗兰克通信,还有弗兰克的爱人、同事和邻居

当时的 英国尚在战后的经济恢复期,实行购物配给制,弗兰克一家每个月只能买到极少的鸡蛋和肉


海莲经常从美国给弗兰克一家以及书店员工邮寄鸡蛋、火腿、牛舌罐头…… 电影剧照 可海莲一直是个穷困不得志的女作家,始终 无力支付前往伦敦的旅费


弗兰克一家的生活也不富裕

他和妻子诺拉要养育两个女儿,他们许诺海莲若是到伦敦来,便为她提供免费住所,这或许就是他们能为她的伦敦行所做的全部了


20年没能见面,竟是因为 双方困窘的经济状况,才始终没能跨越距离的障碍,见到彼此


直到1969年弗兰克因病突然去世了,海莲在公寓里整理弗兰克20年来为她搜集的书籍和书信,悲痛不已


她决定要为这20年的情缘写点儿什么
电影海报 弗兰克去世了,但海莲的生活还要继续
直到次年3月,书稿才断断续续地写完

因为书稿还没有题目,因此海莲就直接敲上了“马克斯-科恩书店 ” 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作为临时的篇名


她把书稿寄给了出版商杨蕾孟(杨光泩的女儿、顾维钧的继女)
可要出书,只有67页,它太短
”因此,对方把稿件退还了她
对方说:“是汉芙小姐吗,我是出版商迪克·格罗斯曼
” 海莲茫然地回答:“我没有名叫‘迪克·格罗斯曼’的出版商

” 对方说:“我马上就会成为你的出版商!我们将会出版《查令十字街84号》


” 就这样,除了收入弗兰克的信件,书稿又收入海莲的所有回信,以及其他相关信件


《查令十字街84号》一书,终于出版了
1975年,BBC将《查令十字街84号》第一次拍成了电影
六年以后,它被英国戏剧界改编成了舞台剧
再过了六年,它又再一次被美国人改编成了电影
这本“爱书人的圣经”也一直在西方国家长销不衰

不同版本的《查令十街84号》 此后,这本书被台湾书人陈建铭首次翻译成了中文,先后在海峡两岸的时报出版社(2002年)、译林出版社(2005年)出版


从此,这首动人的爱书之歌也在华人世界不断传唱,引得一波又一波的中国人去查令十字街朝圣


海莲终生未嫁,她在书中写到: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上期【一起读书】 获奖名单 奖品:《追风筝的人》图书一册 截屏获奖读者 2位 网友 ★Let it be★ 网友 小夭 请以上十位获奖读者,通过后台将地址发送给北洋君,时间截止到22日(星期一)早9点前


收到图书的读者请尽快阅读,我们期待您的精彩书评! 《查令十字街84号》将与谁有缘呢?请大家积极参与哦! 书已备好,等你来读!欢迎大家关注“北洋之家”,爱上【 一起读书 】!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涉及版权请与小编联系 转载请联系后台 “北洋之家”投稿信箱:beiyangzhijia@126.com “北洋君”tel:0311-88641093 文化 ·  新知 ·  阅读 最值得你关注与分享的手机端文艺杂志 沁润心灵的精神家园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