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免费订阅…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句容茅山道院,弘扬道教文化!
-
茅山简介
茅山,因山形如“己”字,像一个大勾,故而古名“勾曲山”或“句曲山”,又因西汉时的茅氏三兄弟潜心山中修道、度人,并于山中得道成仙,故名“茅山”。茅山的上清派属于道教“洞真部”的上乘经法,经法由元始天王紫霞虚皇天尊授予玉宸道君。其后,由太微帝君五传于西城总真王方平真君,又降授于“南岳夫人”魏华存元君,此后“上清经法”才由天上传承至人间。
上清经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清修法门,包含了诵经、存思、炼气、符章等节次,可澡雪精神、炼化身形乃至高奔日月、飞升上清、永断生死、位列真仙,许多门阀士族、知识分子皆修行此法。
上清经法先有杨曦真人、许迈真人、许穆真人启教于雷坪山,此后历代高人、至学辈出。例如大思想家、修炼家陶弘景真人,八斗之才、学富五车,对天文、历法、医学、易学、数学、道、佛、儒以及诸子百家均有极深的造诣。不仅有三千弟子追随学习,甚至博儒、高僧亦参学门下。梁武帝虽信奉佛教,但诸多大事都需要听候陶真人的意见,故而后世尊为“山中宰相”。后世的茅山宗师中,例如王知远真人、潘师正真人、司马承祯真人、李含光真人,皆为博学真修的高道,其中许多还是王公贵族的老师,故而“茅山,为天下学道所宗”。
-
筹建道教学院及图书馆
值此太平之际,为绍述三茅、杨许真风,恢弘虚皇清静之教,培育道教弘法人才,茅山道院计划筹建道教学院及其附属图书馆。现特向广大善信、弟子及拥有共识的社会机构征集图书,类型包括宗教、哲学、历史、医学、地理、文物、艺术、人文等。
如众位认同道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理念,有意护持大道、向道院捐赠图书,请事先与道院联络,道院将负责运费及后期事项,并将把捐赠书籍统一编目、编号,并注入捐赠者姓名与单位,流芳百世。顺颂
时祺
福生无量天尊
联系人:赵炜州
联系电话:18205296636
联系方式:江苏省句容茅山风景区茅山道院
邮编:212446
茅山道教学院启(筹)
-
道教知识:道观里的“两个柜子”
道观里有两个柜子,一个是赠医施药的“药柜子”,一个是藏经楼里的“书柜子”。老道长说药柜子上的药材要越少越好,说明世人身体健康不用看病抓药;而书柜子里的书则要越多越好。
虽然《道德经》上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可是“未有神仙不读书”,先益而后损,先得而后失,也就契合了《清静经》中所说“虽名得道,实无所得”的妙旨。
-
道教知识:为何要布施、捐赠?
“布施”是出自《庄子》中的道教术语,指施舍。《庄子》中说“生不布施,死何含珠?”讽刺一些身前不行善,死后铺张浪费之人。那么布施有什么好处呢?道经中说“六度以布施为先,万行以喜舍为尚。”其中布施师道、道观、常住,是最有福德善报的行为。紫阳真人说“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中的国王因累世施舍自己的财宝,供养道经师三宝,因此将功抵过,获得了解冤的善报。如若能年年造功德,随力布施,劝人广作福缘,如此功德则不可思议,可以让七世父母离苦升天、逍遥快乐、合门和睦、世世昌炽、与道因缘、罪累荡除、福慧圆满等深重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