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语汇和中华文化中,“道”是极为重要且意涵丰富的一个词汇,囊括形而上下,贯通物质精神。遍及海内外,人人在其中,不可见又无不在,存亘古而至于今。
近日,由腾讯传统文化频道举办《问学·论道青城山》活动在青城山脚下举行了高端媒体沙龙。沙龙分别邀请道教界、学术界与文学界三个不同领域的嘉宾——孟至岭道长、詹石窗教授与阿来先生,围绕“道·中华文化·现代性”的主题,共同阐扬道的内涵与义理,探讨其现代价值与功用。
前两篇我们介绍了孟至岭道长对“道”的理解,这篇来看詹石窗老师谈论什么是“道”~
两本书让我走进道教
视频时长约2分33秒
主持人:谢谢孟道长给我们讲了道是本性、本然、无形,做了一个层层的缕析,而且讲到了修道的内容,那么我们请詹老师来为我们阐释什么是道?
詹石窗: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来参加道的探讨的一个座谈会。刚才孟道长已经讲了道从无形到有形。道是一个灵性,灵性是在人的心中,但是它被蒙蔽了看不见,现在如何通过把蒙蔽在表层那些东西洗刷掉,它自己道就明了,我听了大概有这样一个意思的。那么关于道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有一些体会,因为我为什么去研究道家、道教理论,跟我个人的经历有些关系。
最初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曾经生过病,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慢性肠炎、神经衰弱,睡不着、身体不好,吃药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看了中医,有一个老中医就介绍,你可能要练一个什么功法,最初拿了一本书叫《因是子静坐法》给我看,那个因是子实际上讲的就是道家的周天的功法,后来我就根据那个静坐,两三个月就有点效果,我就对这个有兴趣,那时候我还在厦门大学读书,开始到图书馆里面去找一些书,在线装书里翻到一本叫做《修道真言》,金丹派南宗的一个创始人的白玉蟾写的那个《修道真言》。里面他讲了好多怎么修身养性的办法,比如说怎么通过看山看水来调整心态,我就根据他讲的东西,就到厦门大学背后有一个水库,到水库里面去走,看那个水平面,看看人就宁静了。本来比较烦燥的,就调整过来了,就有效果。慢慢就这样走进来开始,后来读研究生,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是我个人的历程。
本文系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