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这么多道理,为啥依然防不住骗子

如果一个人说话的时候眼神迷离,言语中流露出一些不自信,身体僵硬,双手不知道该放在哪里,眉毛或面部肌肉有不自然的微小跳动


嗯,那这个人多半是在说谎

以上的描述似乎符合我们的常识,对于测谎的话题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兴趣,毕竟我们人类就是一群被 “骗大” 的生物


之前有一个美剧叫《别对我说谎(Lie to Me)》,故事情节用一个词概括就是 “测谎”


剧中的主角只需要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情和举止就能够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而且每次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产生一愣一愣的眩晕快感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部剧后会很兴奋,顺带跟着男主角学个一招半式,准备在现实场景中应用一下


我就试过,而且可以负责任地给大家汇报一下: 这些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卵用


最初我还因此而有些失落,后来找了一些资料之后才发现,我其实并不孤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识别谎言


别说是通过观察言谈举止了,就算有机会测量生理指标,做核磁共振都未必能够判断出来对方是否说谎


一、测什么谎,还是丢硬币吧 A:教导主任,小明今天生病不能去上学了


B:请问您是哪一位? A:我是我爸爸啊! 呵呵,先别管这个笑话冷不冷,在我们眼里孩子们似乎就是一个不太会撒谎的群体


他们天真、幼稚、天马行空,总能想到一些让你捧腹的借口,与此同时让人产生 “孩子就是嫩” 的幻觉


如果说识别成人的谎言有困难(毕竟他们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混了这么多年),那识别孩子们的谎言总归没那么难了吧? 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很多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撒谎了,并且水平还不赖


多伦多大学的李康博士研究了很多有关孩子们撒谎的案例

他在近期的 TED 演讲中就展示了,面对孩子的谎言我们有多么无能为力


实验很简单,孩子们被邀请到一个屋子里玩猜数字的游戏

研究人员告诉孩子只要猜中卡片上的数字,他们就能赢得丰厚的奖品


游戏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借故离开,并且告诉孩子不能偷看卡片
等研究人员回来之后,会询问孩子是否偷看了卡片

由于已经设置了隐藏的摄像头,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孩子到底有没有说谎


我们在这里选取两个孩子的回答,大家可以猜猜谁在说谎? 答案可在文中找


当李康博士拿着这些孩子们的回答去找各种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这些成人们判断一下哪些孩子说谎时,结果如何呢?请看图: 我们能看到不论是和小孩子接触较少的在校大学生,还是接触较多的社会工作者和保护儿童的律师,预测的准确度都不理想


即便是经常和谎言打交道的法官、海关人员或是警察,他们的结果也并不让人满意


至于父母,别说让他们猜别人家的孩子,就是面对自己家的孩子,他们的准确率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你觉得孩子离你还太遥远,那就看看自己的配偶或者男女朋友吧


研究统计一对夫妻,平均每交流 10 次就有一次是在说谎

严谨的德国人甚至拍过一个纪录片,专门研究女性假装高潮的时候老公到底能不能发现


结果显示,女性在这方面简直就是天生的演员,那些自信满满的男人们基本全都看走了眼


具体细节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这里不再赘述
实验中说谎的是女孩儿

什么?你问我 “男(女)朋友” 是什么?我们给你准备了一篇文章 《520特辑:吸引的终极奥秘》


二、为什么我们总是看走眼 虽然已经有很多人总结了测谎的技巧,但是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使用的时候,就会发现大部分没什么用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英国普茨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 Aldert Vrij 为我们总结了几条原因: 1. 有些人就是说谎不脸红 承认吧,有些人在这方面就是能力出众


他们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创造力丰富
即便不打草稿,也能编造出足以蒙骗多数人的完美谎言
不光如此,这些人的心理素质也同样过硬
具体表现就是整个说谎的过程中,面不改色心不跳

而且更牛的是,即便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他们也能游刃有余地化解过去,不会让人产生丝毫的怀疑


据说这种人的说谎能力强大到能够先欺骗自己,随后要做的只是复述他脑中的 “事实” 而已


比如刚刚拿到小金人的小李子在《猫鼠游戏》中饰演的角色就完美地展现了这种说谎达人的风采


2. 很少有百分百的谎话 如果是一个从头到尾捏造的谎话,或许我们还有机会识别出来


但是通常情况下,谎言都是镶嵌在真话当中的

当一个人说谎时,他会把几个重要的细节替换掉,而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杜撰,那样需要消耗的内存也太多了


这就给测谎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因为测谎者很难对所有的细节进行即时判断


有时候遗漏了一两个细节,可能就是关键的谎言

3. 小技巧不一定管用 现在很多网上流行的测谎小技巧其实并不靠谱


比如神情紧张、目光迷离、摸鼻子或脖子等等,其实和撒谎并没有直接关系


有些人就是更容易紧张,别说撒谎了,就是让他复述一些能够引起心理波动的真实事件,都会让他的生理指标发生明显变化


比如玩杀人游戏的时候,只要有人盯着我看,不论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大家都觉得我说的是假话


因为我就是心理素质差到有人盯着我就紧张,和说谎与否完全没有关系


三、撒谎的孩子更聪明 其实面对谎言我们不必太过紧张(这句话是不是谎话,请读者自行判断)


还记得刚才李康博士做的那个关于孩子撒谎的研究吗?这项研究还有一个数据比较有趣: 除去国籍、宗教、性别等影响,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多地选择说谎


这其实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标志,说明孩子的心智达到了一定程度,能够掌握两项重要的技能:读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读心能力是指孩子能够区分 “我知道什么” 和 “你知道什么”,这就解决了撒谎的第一要素,也就是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什么”(读懂这句话,需要较好的断句能力,我尽力了)


其次,孩子已经开始控制自己的表情和语言,尽力做到不让对方看穿自己


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以后的表达和交流都至关重要


如果孩子开始撒谎了,说明这两项能力已经开始发育,父母其实不必担心,反倒应该小小庆祝一下


而且有研究表明,偶尔说说谎话对于激发创造力也有帮助

因为说谎其实是一种打破常规,摆脱束缚的表现,偶尔说个谎话能够激发我们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让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地大开脑洞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大大小小的谎言,我们没有能力一一识别

不要说是小谎言了,就是涉及到重大案件的时候,人们也会相信证据,而不是通过各种先进的测谎仪器来做判断


其实即便有能力识别谎言,我也觉得不应该使用这项技能

毕竟生活就是由这么一个个善意的谎言组成的,少了这些生活的调味料,日子过得未免枯燥许多


校订:吴巍、姚色丰 话题讨论: 你小时候有什么有意思的说谎经历? 欢迎在文章末尾留言!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你也应该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电子版(初版)已经可以在线阅读: http://b.xinshengdaxue.com 亦有 epub、mobi、pdf 版本下载


但请注意,本书随时可能更新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究竟是什么?可以看看这篇文章:http://t.cn/RqSr6gO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


长按识别以上二维码,缴费 2777 元人民币后即可入群(工作人员会和您联系)


直接加入者,第一年的年费是 2777 元人民币,此后为 2555 元/年;由现有会员推荐入群的,入群后自报推荐人,核实后,会返还 222 积分至新会员账户,即,有推荐人的新会员的第一年年费相当于是 2555 元/年( APP 正式上线时统一处理)


我们的 APP 已于 2016 年 4 月 15 日正式上线 , iOS 用户请在 App Store 搜索:新生大学;Android版已登陆:应用宝、百度应用、360手机助手


其他应用市场也会陆续上线

群内不鼓励闲聊; 不得发广告; 不得传播盗版书籍; 允许讨论,不允许争论;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本身可以免费阅读,无需入群


所以,在加入 前,请慎重考虑,请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 因为 入群之后,不再有退费机会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懂得这么多道理,为啥依然防不住骗子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