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书籍推荐:
为什么相同的产品逻辑,甚至相同的名字,两款产品却有截然不同的开头呢?
“秘密”的Slogan和Logo都给人一种错觉—–这是微信推出的匿名应用,借大家对微信的信任感降低了用户的心理接受门槛。
“秘密”的Slogan是“朋友圈的匿名爆料”,Secret的Slogan是“没有不能说的秘密”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
准备期以目的为导向
研究对手和行业的情况,结合自己过去运营经验,明确目标用户和用户特征,确定拥有的资源(预算有多少,可以吸引多少用户)。
策划方案千锤百炼
活动执行紧盯效果
活动用户引入—引爆—防止数据回掉
活动复盘
总结因为什么原因造成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通过活动的不断尝试和迭代,会逐步形成适合自己产品的活动运营手段~~
从产品的应用产假和使用习惯出发,构建用户流失模型,通过这个用户模型,我们就可以发现什么样的用户存在着流失风险,具有什么特征的用户可能就是即将流失的用户。
根据真实用户数据拟合出来的用户成长路径。流失用户就是在这个路径的某个过程节点上偏离了路径,以至于离我们的产品目标越来越远,最后产生了流失。
因此,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潜在流失用户用户拉回到路径中来,他们重新变成活跃用户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第一步,构建用户角色,这也是产品用户分类画像的过程,明确一个健康的产品生态由几类用户构成,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产品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第三步,明确什么样的激励方式可以刺激用户产生我们希望的行为。
第四步,制定合理的激励规则。
成熟的产品都有自己多年试用匹配而形成的独有的激励手段,比如QQ激励体系。但是从外围看到的都是独立的激励手段,无法看到整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和背后的逻辑,更无法轻易浪费有限的资源去试错!因此需要从自己的定位出发,分析、模式自己的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