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社区】八旬建党前老党员10年义务管理图书

有这样一位退伍军人,他出身贫寒,没有高学历,没有大背景,但他聚财有方,散财有道,用“达则兼济天下”的财富观,传递着人间的温暖与真情


走进新兴社区,提起徐英无人不晓

他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企业老板,更不是影视明星,他只是一个每月收入仅1000元的退休职工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市民,数年如一日的在工作中帮助邻里老人、敬老院的老人、社区残疾老人……演绎出无数感人肺腑的博爱之曲


提起徐大爷,社区上上下下没一个不竖起大母指的,好样的,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


徐大爷,这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他叫徐英,82岁了,回想起来,徐大爷16岁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


51年回国后,55年转业分配在长春一汽工作

并于195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于1970调到阿荣旗运输公司,当一名总务管理兼材料科员等工作


公司上下都知道他办事一丝不苟,十分认真,久而久之,人们都很敬重他


1986年他退休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徐大爷总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困难面前他先行,为群众多做一点事、多出一分力就是他的工作宗旨


无论是冰凌雪灾、“5.12”地震,还是洪涝灾害、冰雹灾害、地质灾害,他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心里想的是灾区群众疾苦,手中办的是灾区群众困难


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老百姓有困难的时候都不挺身而出,还要等什么时候呢?我就想多为群众办点实事,因为我也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知道群众的疾苦


”就是因为他一心想着群众的疾苦,他在工作中从来不会有半点怠慢,牺牲节假日、周末时间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去年的春节,他就是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度过的


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不忘关心和帮助别人

总是团结同志,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把温暖传给身边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温暖,在每次组织捐款的时候,都积极主动伸出援助的手,帮助困难群众度过难关,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先进性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退休后,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这既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精神
这种精神在徐大爷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和诠释

他在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坚持锻炼身体后,读书看报是他每天的必修课,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


每天晚上,中央新闻联播和云南新闻联播是他必看的电视节目,是他学习的重要内容


他坚持做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记录下来


除了看报、看看新闻,无所事事,心里不是滋味,就这样白拿国家钱来打发日子啦! 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新兴社区重建,地址就在徐大爷家的前院


社区新建处无居民用水,徐大爷每天给社区工作人员送水,每天都到社区做义工


帮助扫扫地、擦桌子、摆摆凳子…… 不知不觉徐大爷已经融入新兴社区,成为社区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社区徐大爷身兼数职,他是社区纪检委员、义务监督员、图书管理员、公共财务保管员,作为社区纪检员每月入户走访,发现矛盾及时上报社区,为平安社区创建做出贡献


他还给老年李云昌、残疾人宫玉锤、个体工商户崔长富订的刊物(保健与生活)送到社区也及时送到家


用社区主任的话说:徐大爷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徐大爷负责图书管理工作,他定期把报纸装订成册,他经手的他纸一张不缺,他负责图书室的书刊借阅,他准备了专门借阅登记溥,谁哪天借走了什么书、哪天归还的,都记得一清二楚,归还的书如果有卷角窝边的,他都负责平整过来


徐大爷眼里总有活,闲不住
扫地擦灰,摆桌凳,实在无事做,就拿起苍蝇拍子,打打苍蝇

徐大爷急人之所急,去年“6.28”水灾时,他的靴子灌包了,在大家一再劝说下,才没趟水入户查看


但跟社区干部及居民一起装沙袋8000多个,帮助居民围堵洪水

徐大爷助人为乐“6.28”水灾,社区191户危房600余户进水,部分居民暂住社区,徐大爷每天在家烧水给这些居民饮用,没日没夜


徐大爷心非常细,下雨了,社区的窗子关没关好,谁记性不好忘带雨伞了,甚至于社区干部的水靴脏他都给刷得干干净净,谁感冒了,忘带药,他赶紧给买回来


这些事,徐大爷都处处可及

徐大爷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没有报酬地工作,他图个啥? 说到这社区主任最有发言权,她说:“徐大爷是长辈,更是良师益友,常在一起谈心”


徐大爷常说:我是一个党员,没什么能耐,干这点工作是我的本份,党是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在奉献中感受快乐,在付出中圆满人生,这是徐大爷的义工境界和人生寄托


在徐大爷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徐大爷,让我们由衷地祝您永远康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