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江苏管理最多图书的人是谁吗?我想非他莫属了…

徐小跃简介 徐小跃,男,历史学博士,1958年6月20日生,安徽滁州市人


现任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小跃经典语录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三者要相结合
爱读书,是一种性情,是一种认知,是一种习惯
读好书,是一种品味,是一种品鉴,是一种品格
善读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方法,是一种修为

读书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真正的读书一定要读到别样的滋味,读书最重要的是升华了我们的气质


书房就是摆书的地方,因此家里不能没有书房,就像一个文明的城市不能没有图书馆,一个道理


徐小跃的部分著作 南京图书馆里有个江苏作家作品馆 走近名家书房栏目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如果要问全江苏管理最多图书的人是谁? 那一定非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莫属了


敦厚沉稳、谈吐不凡,精神抖擞又不失儒雅
初次见到徐小跃,记者感受到的是学者的风范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小跃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南京图书馆对于徐小跃来说,既是他每天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经常阅读的“书房”


在这里,他和我们聊起阅读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

看书之余徐小跃喜欢练习书法 很早以前徐小跃就开始电子写作 上课从不用讲义,坚持板书 “没听过徐老师的课就是白上南大”“得遇徐老师,人生幸也”……这些是南大学生对徐小跃的评价


在南大任教近30年,他的每堂课都座无虚席

徐小跃上课从不用讲义,且坚持板书,从右上方开始,竖行书写,从形式排列到内容,明了而有序


有学生曾连续多日虔诚侍立教室之侧,不停上台为恩师擦拭黑板
在徐小跃看来,板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性的呈现

他说: “若受讲义之限和PPT之佐,课堂将缺乏变化和生气,自己也将失去授课时的由心而发


” 立志将国学作为一生追求 年轻时,回忆起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徐小跃说: “高考考入安徽大学哲学系后,我开始踏入国学研究领域,之后在南京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博士,博大精深的国学带给我无尽的启迪,让我立志将国学作为一生的追求


” 他说,求学的道路上知音寥寥,但生命却在国学文化的浸润中越来越丰盈


正是凭借这份执着与充盈,徐小跃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学领域颇有建树,著有《禅与老庄》《罗教-佛教-禅学》等专著,并发表百余篇相关学术论文


经典阅读不能用手机完成 2010年,徐小跃接任南京图书馆馆长


此后,他对国学的传扬更加尽心:去高校为学生讲授国学、与新闻单位合办《国学玄览堂》、组织南京图书馆员工诵读《孟子》等等


徐小跃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两家,学习领悟‘孔孟之道、老庄之学’的思想精髓是认识传统文化的关键


” 对于电子书籍的冲击,徐小跃也表示了一些担心: “我经常提出一个观点,要远离手机,也许有些极端,但我始终认为,经典阅读是不能用手机完成的


我建议大家至少要读一下《学庸语孟》这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要读一点《老庄》,再读一点历史


还要读一点诸子百家

” 江苏作家作品馆收藏的都是江苏籍作家的著作 往期内容 回复 “苏童” 看第一期:男神苏童的书房和他的”另一半”,美得让人吃惊! 回复 “储福金” 看第二期:“纹秤作家”储福金在书房里看《哈利·波特》 猜猜他力荐的书是______也是你最爱吗? 回复 “周梅森” 看第三期:朝九晚五,周梅森在书房里“上下班” 回复 “鲁敏” 看第四期:女作家鲁敏书房里的“秘密”:书桌上的玩偶举不举红花竟有这样的含义…… 回复 “许钧” 看第五期:让人感觉如老友般亲切的许钧教授,在书房里结交了什么样的“亲密朋友”? 回复 “祁智” 看第六期:儿童文学作家祁智的书,适合一家人阅读 回复 “范小青” 看第七期: 在这位女作家的世界里,读书就如呼吸一样自然 回复 “朱赢椿” 看第八期: 他在书房里做出惊艳世人的“肥肉”…… 回复 “梁白泉” 看第九期: 考古学家的书房里,有比《盗墓笔记》更了不起的东西…… 回复 “钟训正” 看第十期: 他的巧手画出了最精致的屋宇,而神秘的灵感来源于这里…… 回复 “黄蓓佳” 看第十一期:她拥有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可以每天做这件最美好的事…… 回复 “纪太年” 看第十二期:这么多一辈子要做的事,他却在书房只做了这一件…… 回复 “张道一” 看第十三期:这位对艺术上瘾的“老顽童”,去趟日本花光钱带回了这些…… 回复 “黄征” 看第十四期:老南京人用的“木牌名片”就藏在他书房里 回复 “陈仁寿” 看第十五期: 追完《琅琊榜》,名中医说梅长苏的“火寒毒”竟然是…… 回复 “王星琦” 看第十六期: 用“茗花斋信笺”给朋友写信的男人,他的生活告诉你,什么是优雅…… 回复 “姚亦锋” 看 第十七期:他说读书也是种“走遍天下”,所以书房得是全家光线最好的地方! 回复 “徐湖平” 看 第十八期:让人惊叹的传奇人生:50岁开始学画画,70岁开始学写字 回复 “钟建明” 看第十九期:手机拍照谁不会?但他说:读书多,才能拍出有想法的照片 回复 “经盛鸿” 看第二十期:不抽烟喝酒,不打牌应酬,他大部分时间就呆在一个地方 回复 “陆建华” 看第二十一期:做自己想做的事,读自己想读的书,他说青春从60岁开始 回复 “ 陈卫新 ” 看第二十二期:大写的牛 | 他的书房,全南京的文化人都去过 策划 | 陈明明 制片 |刘翔 文字 、主持 | 童立 剪辑 |赵凯 摄影 |长城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扬子晚报App扬眼,有更多精彩新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