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学家选了管理学院 “90后”CEO:从没想过要打工

见到齐俊元的时候,是一个大雨天


这位90后的创业者,Teambition公司的创始人兼CEO,穿着一件印着公司logo的T恤,看起来略显腼腆

Teambition的整个办公空间是圆形的,团队之间没有任何遮挡,高处悬挂的钢铁侠画像,透出一股浓浓的美国范

齐俊元也坐在大家当中,并没有专门的办公室

透明的大小会议室上方,特意没有封顶,齐俊元说,这是为了养成团队成员不背地里说话的好习惯

Teambition这个单词,由“team”(团队)和“ambition”(雄心)两个单词构成,既是公司名,也是其产品名

Teambition 是一个简单高效的项目协作管理平台,举例来说,它就像一个大社区,一个团队的成员们可以在网页或者手机上使用这个软件,在“任务板”上推动项目进展、在“分享墙”沟通想法经验,用“文件库”来共享所有文件

就像齐俊元说的,“协作”是这个公司也是这个软件的最大亮点
目前,齐俊元的团队已达到60人,公司估值逾亿元

听说你曾经是个小科学家?小时候的经历对你如今创业有哪些帮助? 齐俊元:感谢我的父母给我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从小就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从小喜欢下围棋,上中学的时候,开始在实验室里折腾,后来被老师推荐到中科院参与项目,也有机会听一些博士生的课程,那时的确是奔着“科学家”去的

当然,在捣鼓自己喜欢东西的同时,我成绩也还不错

到了高三,我通过了交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思索再三,我决定进入管理学院

因为,我想要创造一家自己的企业,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些改变的企业,就像我那时颇为崇拜的“施乐”

从没想过要到一家公司去上班?大学里何时开始创业的? 齐俊元:是的,我从来没想过要去为别人打工

在大一大二时,我一直参加各种创业比赛,写各种商业计划书

但到了大三的时候,我忽然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我需要开始真正做些什么

于是我开始行动,和合伙人注册了一家公司,也就是我现在的公司

最开始,我想做健康档案的项目,想法是让人们把病历等资料上传到在线档案平台上,实现病例的联网、在线管理与在线诊断

当时团队招募了30多人,还拉到250万元的天使投资

但很遗憾,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想清楚我的客户在哪里,谁会去用这样的产品

钱很快就烧得所剩无几,团队成员也因为毕业在即纷纷离开,最后只剩我和合伙人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是如何振作重来的? 齐俊元:我想要对投资人负责,也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于是,没等第一个项目暂停多久,我就开始了第二次尝试,就是现在的Teambition

说来好笑,这本来只是我在做第一个项目时,自己团队内部使用的沟通管理工具,没想到受到了周围公司的欢迎,甚至连交大对此都很感兴趣

我发现这是个很大的市场,于是我开始决定把这个工具、也就是现在的Teambition专心做起来

但你专业是管理,并没有技术方面的经验,有没有找技术人员帮忙? 齐俊元:说实话,当时公司只剩下我和做后端的CTO两个人,连前端程序都没人写

前一个项目刚搁浅,我又不太想再去招人
为了项目继续进行,我就开始自己学编程

每天早上5点拿着书,赶着班车到闵行,进了办公室就开始写代码,晚上再赶最后一班车回徐汇校区的宿舍

快到大四下学期时,我们才把Teambition的第一个版本写出来,花了大约半年时间

那时候我自己写了22万行代码,还删过30万行代码

同时,我还自己学习AI、PS、视频制作,慢慢网站做得有点样子了

你现在一天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齐俊元:我一般6:30起床,看一下新闻,确保行业内的动态都能及时了解

洗个澡之后,7:30-8:00赶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会先花一两小时在Teambition上看一下公司内的各项进度和动态,然后在大方向上做一些思考和研究

午饭我会找一些同事一起,了解一些我需要的信息
晚饭在公司吃,之后回家,练练吉他,看看书之后再睡觉

你的同学中创业的人多吗? 齐俊元:我这届的同学似乎没有,他们普遍喜欢去知名大型外企,比如四大啊,咨询公司啊,金融公司啊等等

我想这可能是上海文化的一种表现,太务实,太沉稳

你觉得上海和北京的创业文化有什么不同? 齐俊元:就像我刚才说的,上海的人们太稳重

同时,上海的一线互联网企业太少,很难形成一种氛围
而北京在这方面要强很多,而且北京的VC很多,更容易扶持项目

此外,上海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似乎不多,你经常看见清华北大的在一起创业,但很少看到复旦交大的一起做些事情

在创业期间,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阻力和困难? 齐俊元:我想起一件事,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反映了很大问题

当时我们注册公司,提交了一个公司名,对方告诉我要两周时间才能确定这个名字是不是唯一的

我当时就纳闷了,就查一个名字重复不重复,要两周?这效率是不是有点问题?我有时候和政府机关交流,经常自告奋勇,想帮助政府机关做信息系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创业至今,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心得? 齐俊元:第一点,就是要敢于做决定

有些时候,作为一个团队的头,一定不要想着做老好人,该做决定时,一定要承担起责任

这样,团队成员才会放心地跟着你
第二点,就是多为别人着想

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多为你的员工,你的客户着想

你的产品,更要以用户为中心

对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有哪些建议? 齐俊元:远的来说,我觉得教育这块真的很关键

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让青少年更多地接触课外的东西,尝试他们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大人们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

近的来讲,上海是否能多设立一些投资和基金,寻找和扶持真正好的项目

还有优化政策,多引进大型互联网企业,或那些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互联网企业,为上海创新创业营造更好的氛围

最后一个问题,公司里的人都怎么称呼你这位90后?齐总? 齐俊元:哈哈,他们都叫我俊元,如果有人叫我齐总,那一定是在开我玩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