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新思考 论文下载

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正向发展的核心动力。传统运行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以印刷品为主,形式单一,成本相对高,易损磨,仅记载限定的少量信息,且较占用空间,所提供的服务每次需要限定的对象和人数。而信息化下的图书馆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极大提升图书馆查阅流程的便捷性,有效优化服务器和存储中心,使存储中心存储、备份海量的信息,便于用户检索,突破了阅读地点、空间的限制,还能够同时段、不限人数地为广泛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查阅。此外,信息化建设创设的网络交流平台,还能保障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畅快地交流意见,轻松进行资源的互换,弥补馆藏的不足,也实现了共同进步和发展。
2    

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现况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实现了管理和功能上的信息化处理,并不同程度地配备了全自动化系统,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由于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起步晚于发达国家,再加上外部环境,如经济、文化、科技、人力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除了部分高校已全面实现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图书馆的转变,多数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启动初期阶段,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制度不全、后续投入不足等问题。
3   

 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构想
3.1  

推行规范化的建设流程,构建公共信息中心
首先,要优化信息交流和传播所涉及的网络传输、数据中心等技术,引入网络工程相关设备支撑,开发或购买管理系统、查询借阅系统、客户端等应用软件;其次,转变服务和管理模式,改变传统人工运行和支撑的低效率模式,提倡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建立互通的服务系统开展网上预约、检索查阅、推荐资源等智能化业务,使师生用户能够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自由访问并满足自身需求;再次,还应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图书资源,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最后,通过数据库商购买自身不具备却又必需的相关数据来补充和完善信息化资源,或与其他高校展开共建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建设。
3.2  

研发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型图书馆
数字化智能图书馆在依托数据整合分析和预判的同时,还应兼顾对实时数据流向、动态分析、关联数据和网络影响等方面的长效分析和总结,以此来发掘出更深层次的新知识、新服务和新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各知识服务风险预判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建立符合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科学的防控模型,并洞悉隐藏在管理经营模式下、用户潜在的服务需求和知识需求,融入国内外先进的人本管理理念,积极引入科学、高效的管理策略,以推动图书馆管理智能化的进一步实现。
广泛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满足师生借阅需求。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推送服务不仅使用门槛低,用户基数大,功能多元化,且社交手段和推送形式也十分丰富,拥有大量传统运行模式无法企及的功能和优势。现实中,这种基于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推送服务获得了大量行业的青睐,相继引进开发,并得到了最大化利用。虽然国内大多高校图书馆都已建设相应数据库,但其仅限于图书馆内部,用户只有进入图书馆系统才可以调取和使用信息,而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局限,其可以直接将信息推送到读者的手机端,实现了“隔空”即能获取图书馆资源的理想化状态。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借助这一优势,并趁势追之,将其广泛推广,使高校师生用户都能定时接收到图书馆推送的相关资源而进行选择性阅读,并能在此平台上随时查询图书馆馆藏文献等信息。此外,还可开设智能化的人工交互问答,实现与用户的在线沟通。
4    

结 语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并善于利用互联网优势,主动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以及各类公共图书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图书互借、资源共享管理,尽可能为图书馆填充文献资源,弥补馆藏缺漏,更进一步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科技评论、技术转让、情报调研等全方位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雪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与国际化之路的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5).
[2]白巧凤.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构想[J].科技广场,2013(1).
[3]殷翠芬.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8(3).
[4]王文君,杨国福,梁震戈.基于网络技术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6(4).
[收稿日期]2016-01-04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新思考 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