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投资的利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投资金额越多,收获的利润越高,风险就越大。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逐渐开始接触投资项目,并且投资领域逐渐扩大,投资涉及的金额也愈发庞大,金额加大的同时也为投资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1]。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未经过科学调研和论证,仅凭一时热血经常会使投资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失惨重,更严重者还会使企业失去未来发展的能力。因此,企业制定建立合理科学的投资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有企业投资管理体制中出现的问题
  1.总公司的发展战略未稳定实施
  总公司确定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方案,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总公司的发展规划经常会因为时间、形势或人员因素而不断进行调整[2]。在我国,国有企业规模大,业务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能源、国家资源以及国家的新兴产业等,更是身负三项重要职能,即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正因为如此,国家为了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平稳运行,持续发展而过多地干预国有企业的发展规划。国企制定的未来发展规划总是会因为国家的相关政策、发展需要,或者国企领导人员的变动等因素而对原本的规划进行调整,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利的。
  2.企业投资前期的论证不足
  我国的国有企业一般都属于垄断性行业,国有资本是国企发展的强力后援,手中掌握着很多的发展资源,并且有较强的获利能力,我国国企一直以来采取的扩大其生产模式的途径是依靠投资。所以,部分国企的领导者为了自己的政绩,常常盲目确定投资项目,对大型投资项目兴趣浓厚,缺乏风险意识以及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包括对该投资项目的技术成熟度、市场形势等方面的论证贫乏。在决定投资项目时经常是一人做主,缺少决策监督,导致投资项目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很多偏差。
  3.审批权力太集中
  国有企业普遍采取的总公司统一管理企业投资项目的方式,导致其与分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也拉远了二者之间的距离,分公司的任何投资项目均需要总公司批准之后才能进行。总公司距离负责实施投资项目的分公司较远,对项目的了解也不及分公司多,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不及时,导致分公司延误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同时也使分公司的生产部门和经营部门之间出现业务矛盾。
  二、改善当前国企投资项目管理体制的对策
  1.加强企业法人治理模式
  我国国企通过打造股份制资本市场完成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的,同时改革的核心是形成一个法人治理企业的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的董事会以及企业的高级经理人[3]。在该结构中上述三个部分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利用三者之间的有效监督使企业完成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完善该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是规范企业经理相关人员投资行为的有效方式。还要健全董事会的机构设置,董事会成员不能与经理层人员相互混淆,二者应该互相独立,互相监督,保证董事会的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均有权利监督经理层。监事会要在项目投资前对投资决策进行审查,确定投资项目的安全性以及风险性。
  2.减少政府对企业投资的干预
  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最终就会使国企成为独立的竞争个体,在比较成熟的法人结构的管理模式下,国企逐渐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发展阶段,需要不断提升国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灵活性以及自律性等。在国企能够独立经营时,政府就应该适当地减少对国企投资决策方面的干预,让国企释放出独立经营的活力。
  3.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进行优化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处于过渡时期,国企的投资决策权过于集中。总公司一直牢牢掌握着投资项目决策权,下属分公司只负责执行总公司的项目决策,实施投资项目。国企改革逐渐成熟,此时企业应该以内部治理管理结构的变化为调整投资决策权的依据,将投资权逐渐下放给分公司,保证分公司能够适应新时期市场的发展要求。
  4.完善投资项目的评估体系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依靠投资规模的扩大来增加企业的经营业务,以此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4]。在这种背景下的国企不重视投资项目在立项前的评估以及投资项目实施后的评估工作,会为企业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对现有的投资项目评估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该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项目投资立项之前,对该项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