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果
1.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高职院校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把终身教育作为目标,在这个基础上,从体育角度体现高职体育教育的要求以及标准。传统的体育教学的重点是在培养高职学生体质教育和技能教育方面,与此不同的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一个崭新的健康观的建成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将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社会作为一个培养皿,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2.我国高职院校设置了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自2002年起,教育部便开始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两部分:基本目标及发展目标。为保证体育教育对学生的终身教育都能起到作用又将体育教育分为以下五个小部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在目前的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下,职高院校的体育教学将改变过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从而将终身教育作为一个目标来实现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
3.建设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及教学制度。除全面贯彻教育部颁布的文件思想外,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动能动性、心理适应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指导思想下重新拟定教学方针,努力研究出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以及教学制度。经过多所高校的长期研究,并对老师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之后,研究出了一些全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其优点很多,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长期锻炼的习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终身教育的实现。
4.开设多种体育课程类型及项目。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定了许多体育科目,体育社团也日益增多。基于此,学生可以选择的体育学习方式和种类日益丰富且层次多样。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从学生刚刚入学到其毕业,体育课程的项目都对他们毫无保留地开放,这有利于满足学生对各种体育项目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不足
1.教学理念发展缓慢。我国高职院校由于设立时间较晚,教学理念发展较为缓慢。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也较晚,对终身教育这个理念的理解也不透彻,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高职院校由于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设施老化、教育资源捉襟见肘等因素在体育教学方面发展缓慢,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不重视体育教学。中国传统教育中往往将理论知识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在许多家长眼里,良好的理论知识成绩决定了一切。实则不然,一个学生的培养需要方方面面的投入,当然也包括体育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体育学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甚至可以称之为终身教育。高职高院校应多多开展体育课程,培养出一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
3.体育教育宣传不到位。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体育教育往往针对有一定条件的体育学生,对群众体育的宣传不到位。这导致高职院校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不高,对终身体育学习的认识不到位。目前,中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本不懂得自主学习体育,往往只有在课堂上才愿意触碰体育教材。
三、终身体育视野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调整体育育教学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心理诉求来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课程,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吸引学生主动展开体育学习,养成终身学习体育的良好习惯。其次,高职院校要注重体育理论与人文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体育知识,了解体育学习的本质和意义,从内心出发热爱体育,逐渐培养自身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
(二)实践科学发展教育观
在终身体育教学的理念下,体育科目更能展现出其独特的优点。体育往往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科目,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非常容易。在这个前提下要求高职院校的老师转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一目标,剖析学习目的,让学生从内心热爱体育。处构建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的课堂外,高职院校的老师应当学生的心理诉求方面鼓励他们将体育学习作为终生学习的目标。
(三)注重体育教育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与所有的高校一样,高职院校的第一要义还是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