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事业的发展需要深化改革,高校后期管理作为高校改革的重点,在理论与实践中逐步走出了计划管理、行政管理的滞后局面,迎来了市场化改革机制的春天。然而,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在一度被社会化主流话语影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精细化管理作为生产管理模式,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最大化地发挥高校后勤各要素的经济性、有效性,促进后勤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  一、当前高校后勤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自1985年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工作逐步展开后,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主要方向,在促进高校办学模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化改革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催生校园环境的社会化。传统高校管理是基于单一封闭式环境,后勤社会化发展,让更多社会服务机构入驻校园,如商业网点、超市、校园餐厅等,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首的经营模式,对高校治安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二是后勤管理与经营无法有效独立。从经营与管理视角来看,经营是为了追求利益、扩大效益,要赚钱,而管理是为了追求效率,既要开源,更要节流,特别是对成本的控制。高校后勤社会化带来的经营权、管理权矛盾问题突出,一个要扩张,要抓住发展机会,另一个要谨慎,要收敛,要控制风险。三是后勤管理缺乏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是渐进的、复杂的,受到高等教育改革主体的制约,在机制、体制上多存在不协调问题。如后勤管理不到位、对高校后勤资源缺乏合理配置,优质资源无法发挥其应用作用,与高校师生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等。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及内涵
  从精细化管理模式来看,最早是针对生产型管理模式的优化,特别是由于机构臃肿、非生产人员过多、超量库存等降低了生产效率。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生产上的这种“肥胖症”作为管理对象,通过依托市场需求来优化生产结构,从品种、数量、质量、时间等要素来组织各生产要素,形成联动,消除一切松弛点,从而提升生产过程的高效性。精细化管理理念,可以归结为“一个目标”“两个支柱”和“一大基础”。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发展目标,准时化生产、人员自觉性是两大支柱,从全局上来保障各环节的连续性、协同性是消除松散的基础。
  (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精细化管理理念到精细化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人的积极性。精细化管理首先转变对传统以物管理的思路,注重对人的管理。将人作为重要的管理要素,优化人的工作环境,强调人的职业能力、注重协作,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以服务客户为中心,追求最大满意度作为管理致胜的武器。精细化管理的根本任务是满足服务,特别是针对多样化、个性化、舒适化服务要求,寻求一切办法来提供服务,了解用户需求,分析需求多少,导入市场调查与营销管理,主动服务,赢得客户的满意。三是追求劳动的有效性。精细化管理遵循劳动的有效与无效之分,从增加价值、附加值劳动来获得高效性,而对于无效劳动则视为一种浪费。如人用的过多、库存过大、生产过多、资产闲置、不合格工艺等都是浪费,需要通过改造、改良来提升有效服务。四是对生产过程引入准时化机制,每一项生产任务都对应指令的下达、调度、生产、完成周期,通过引入准时化改良,对于各项工序所对应的时间进行核定,并贯穿于整个过程,来降低资金占用、减少库存成本、管理费用。五是强调尽善尽美,追求零库存、低成本、高效率。精细化管理要消除一切不合理环节,对于组织、人力、设备资源提出柔性管理,追求卓越,追求无缺陷。
  三、高校后期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从精细化管理理念到高校后勤管理的融合,作为系统化工程需要渐进实施,在推广及应用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一)明确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意义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从制度建设上来完善管理环境,健全管理体制。如果缺乏制度做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将无法执行。因此,精细化管理在应用中,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并从精细化管理内涵上来指导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贯彻好精细化理念在人事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中的地位。
  1.将精细化理念纳入绩效考核中。考核是管理的核心,考核的对象是人。将人作为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并从绩效考核中来全面突显人力资源优势。要想做好绩效考核,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