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等院校的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师生员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好党支部应有的作用,使高校基层党支部真正成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然而,高校无论是教工党支部还是学生党支部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出现活动单一、作用发挥淡化的现象。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四个着眼点
  (一)党支部活动开展要围绕党的先进性
  思想政治引领是党组织的首要职能,思想源头顺应党的领导方针,符合党的基本要求,围绕党的核心内容,党支部活动与时俱进地围绕不同时期代表党的先进性的核心和要点开展,才能保证前进的正确方向,保证活动的先进性。
  (二)党支部活动开展要保障党支部作用的持续发挥
  党支部活动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凝心聚力,使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激发党员服务大众,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方法,维持党支部活动的高活力,为院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三)党支部活动开展要符合成员身份需要
  高校基层党支部有两个主要群体,即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两类党支部在成员组成和活动开展上是相互影响和支撑的,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内容和形式符合两个主要群体成长、生活和工作需要,能有效促进在服务师生、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党支部活动开展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理论源于实践的总结,正是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也是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党支部活动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用党的先进理论引导院校科学规划、快速发展,师生拼搏进取、奋发图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创新”对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的重要性分析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高校作为最富有朝气、创造力、生命力的育人阵地,创新的思维理念是育人必要的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研究基层党支部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方式方法,能够保证党支部先进性,能够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能够促进党支部引导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功能的实现;有利于完善进高校学生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有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体系建设,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可以改善党组织布置活动督促党支部开展的“被动式执行”工作模式,可以形成党支部间“竞争式进步”工作格局,可以保持党支部新鲜活力、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
  三、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实效性途径
  (一)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设置方式
  现阶段高校党支部组织设置一般有部门党支部、系党支部、专业党支部、年级党支部、班级党支部、社团党支部等形式,并有教工和学生党支部之分。创新党支部建设可从以下两方面探索:一是对于创新学科专业为主线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来说,建议二级学院实行“专业垂直党支部”为主体,这种组织设置模式是纵向的同一专业组建党支部,党支部的设置并不随着高年级党员毕业而变化,实现了党支部的延续性,保证了党支部的稳定性,发挥了师生之间、高低年级间党支部的传、帮、带作用,在交互中促进提高,形成了支部间相互竞争和推动,促进了支部的长远发展与建设。通过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员共同的专业、学科背景,搭建起“专业党支部群”的活动和实践平台,加强了同专业方向内导师与党员、党员与党员间的思想和学术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二是试行主体与非主体组织设置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非主体组织设置以优秀班级集体、社团组织、科研小组等相对动态形式设置党支部,灵活地拓展党支部的活动形式和作用发挥方式。
  (二)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运行机制
  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方案立项活动,结合提炼的创新党支部工作机制、评价体系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建立党支部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调动党支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党支部活动的高效管理,提高党支部活动及整体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注意创新活动方案的设计避免做成理论研究课题,避免“就党建抓党建”,避免一味地“娱乐化”“业务化”。
  (三)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载体
  1.创新宣传教育载体。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