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这是从国家的层面意识到互联网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与传统企业的结合正在产生一大批现代互联网企业,这一趋势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之下,众多的传统企业普遍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更多地表现为互联网新兴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对传统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替代。传统企业要想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战略变革迫在眉睫。
一、相关概念
互联网+:产业界最先提出该概念,但是在学术上还有待深入分析其含义。阿里研究院将“互联网+”界定为,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部门的扩散和应用的过程。腾讯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连接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业态。在“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新技术的应用,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
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专注于生产制造或服务,尚未接触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企业。
企业战略变革:企业为了适应环境而实施的,用现行的计划和概念将企业转换成新的状况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不断变化的和大规模的。
二、“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影响
“互联网+”在当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本身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了诸多改变,传统企业的战略转型和提升也对互联网产生了依赖,而在互联网加一切的时代,传统企业的战略转型却不得不面临来自企业本身和外部环境的诸多问题。
1.互联网给传统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了重要机会
从战略思维的角度考虑,“互联网+”为传统企业的战略转型解决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服务水平的改进提高差异化水平,另一个是成本的降低,通过信息化减少了生产运用环节,实现低成本战略。高速增长的互联网通过便捷的沟通与连接方式帮助企业获得全球性的资源和客户,为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可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生产经营的具体环节,互联网产生的影响也是革命性的。例如,在营销方面,消费者正在取代企业成为营销主导,社交网络的普及给消费者提供了发声的机会,使消费者真正成为企业服务的“上帝”,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获得了随时随地表达价值诉求和主张的机会,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渐形成消费者主导的产品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
2.传统企业在互联网之下的明显劣势
传统企业普遍缺乏互联网思维,经验主义的思维使一些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持有抵触心理,不能主动了解网络环境中企业的经营模式,并且这一思想在短期内改变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这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传统企业开展战略转型极为不利[1]。
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和经验是当前传统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落后的信息技术严重制约着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线下运作比较成功的企业通过成立电子商务部门等形式积极拥抱互联网,但是由于专业人才不足、技术能力落后等诸多原因远不能满足企业战略转型的需要。
传统的金字塔使组织结构阻碍了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进程。传统企业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影响之下表现出明显的被动状态。传统企业正在被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重新解构,他们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涉足传统行业,以低价和高效冲击着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一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很强的替代作用。
三、“互联网+”下的传统企业战略变革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和假设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略变革不仅是应对“互联网+”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和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发展提升的必经之路。传统企业实施战略变革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构建互联网思维
传统企业首先要开展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构建互联网思维,这是开展企业战略变革的前提。思维的转变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到企业领导,下到基层员工,都必须对互联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互联网是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借助的重要工具,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内,能够使企业的市场、用户、产品以及商业生态圈产生巨大的变化。构建互联网思维的首要思想是“开放”,企业的组织边界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商业模式设计需要与更多的外部伙伴进行交流合作,这些外部伙伴包括供应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等。“开放”是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