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程测量与施工质量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

  道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深路堑、施工,为了保证线路各部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数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检查、监控线路中线和开挖(填筑)边线,内、外业工作量极大。近年来,工程施工大多采用项目法管理,人员精简,每个技术人员除了本职的技术工作外,还要参与大量的管理工作。因此,如何使技术人员从繁重的测量放样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了项目法管理实施中的一大课题。

1传统阶段

  在传统的工程放样方法中,必须求出设计图中的放样点或线相对于控制网或原有建筑的相互关系,即求出其间的角度及间距和高程,这些数据称为放样数据。

  工业建筑物的总图设计,是根据生产的工艺流程要求和建筑场的地形情况进行的,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往往不能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轴平行,如果设计建筑物的坐标计算在测量坐标系中进行,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往往根据现场情况选定独立坐标系,使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方法相一致。这样,再通过旋转换算,把建筑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

2坐标放样阶段

  随着光电测距仪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测滤头,可以直接安置到传统经纬仪的上面,这样装置曾戏称“半站仪”。从而实现了同时测角和量距的任务,再结合计算器就可即时计算出所测设点的坐标,出现了坐标放样法。坐标放样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求取放样数据的麻烦工序,直接获取放样点的坐标就可以放样出设计点。下面是结合CASIOf×4800计算器的里程偏距反算程序,说明圆曲线的放样步骤:首先将仪器置于控制点上;然后测出前视点坐标,把测出的坐标输入计算器中,反算出该点距线路中线的偏距和该点在中线上的正投影点的里程值;最后根据所要放样点对中线的偏距并结合现场情况,确定前视点需要左右移动的距离,再次安置前视点,直至精确放出前视点。

  在计算机普及和发展的同时,电子经纬仪即全站仪(Total

Station)迅速发展取代了传统的光学经纬仪。计算机的普及使用为放样数据的求取精度和求取工序、速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全站仪则在具体的放样工作中简化了放样工作程序。现在各大厂商生产的全站仪,如徕卡、索佳、拓普康、南方都配备有施工放样模式,使用方法简单易懂,下面简述南方全站仪的放样步骤:

  A.放样准备  1.选择、录入放样数据文件。

  2.选择、录入坐标数据文件。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用。

  3.置测站点。  4.置后视点、确定方位角。  5.输入所需的放样坐标,开始放样。  B.实施放样  实施放样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都可快速进行放样。  1.通过点号调用内存中的坐标值。  2.直接键入坐标值。3道路工程路基边桩放样方法

  道路工程线路平面总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曲线按其半径的不同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我国,道路工程大多采用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本文通过对按这种线型设计的线路中线与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寻求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边桩放样方法,由于测量仪器等的限制,以前放样路基边桩大多采用如下的方法:首先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等定出线路中线里程桩;其次是在每个里程桩上置镜拨其断面方向(即法线方向)放样出路基边桩;然后抄平、移桩。这种放样方法最大的弊病在于放样误差会不断累积,尤其是长大曲线,曲线的闭合差往往会很大,因此施工时不得不采用分段的方法进行测设。

3.1路基边桩放样法的改进

  道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深路堑、高路堤施工,为了保证线路各部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数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检查、监控线路中线和开挖(填筑)边线,内、外业工作量极大。近年来,工程施工大多采用项目法管理,人员精简,每个技术人员除了本职的技术工作外,还要参与大量的管理工作。因此,如何使技术人员从繁重的测量放样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了项目法管理实施中的一大课题。道路工程线路平面总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曲线按其半径的不同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我国,道路工程大多采用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下面本文主要通过对按这种线型设计的线路中线与路基边桩关系的分析,来阐述一种更精确、更快捷、更方便的边桩放样方法,使技术人员既可以有效、有力地控制施工现场,又可以更多地参与项目管理工作。

4施工放样中产生的误差这样处理

  施工放样的成果通常是即刻(或数小时后)交付使用,往往不能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