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無知、自負,死於太相信自己,值得同情」 夏志清果然還是一貫的敢言風格


文末附上夏志清論關羽節選

去世兩年半後, 夏志清的《中國古典小說》最早中譯本面世 經授權轉發自「界面」 作者:董子琪 「她是其中頭腦最冷靜,最工心計的人物,她出身爲奴,調教成婢,她的殘酷是奴隸式的殘酷:自私中表露著卑鄙,爲了求安全爭權力不惜奸詐,對待情敵仇人却殘忍無情


」 在《中國古典小說》一書中,夏志清這樣形容潘金蓮

在去世兩年半後,這本書的「最早的」中譯本終於姗姗來遲,日前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簡體字版本


精彩的介紹,一流的批評 《中國古典小說》最早用英文寫成,1968年作爲「東亞學習入門叢書」Companions to Asian Studies最後一本著作,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當時的美國,還鮮有中國文學介紹與批評之時,《中國古典小說》已經專門向西方讀者尤其是大學生開始介紹中國古典六大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及《紅樓夢》


白先勇評價稱,「 夏志清先生將《三國》、《水滸》、《西游》、《金瓶》、《儒林》、《紅樓》——這六座中國小說的高峰,先後排列成行,也替中國小說建構了偉大的傳統


」 夏志清寫作《中國古典小說》時,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中國古典小說討論課


據上過夏志清古典小說討論課、現華盛頓大學東亞系主任何谷理回憶,「 夏老師對於他所分析的六部小說非常興奮,這個討論課的內容就是他飽含激情地講述這些小說,兩周一次


他所教授的內容實在太多,我們光記筆記就記到手疼

他摒弃了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方向,但其實這些古老的小說也跟政治沒有很大的關係


」 對於「古典小說非常興奮、充滿激情」,使得夏志清的新批評文本細讀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哈佛大學的中國小說研究學者韓南在1969年的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中這樣評價《中國古典小說》:「 在幾乎沒有對中國小說有好批評的背景下,夏志清的研究既可以作爲中國古典小說的介紹,又可以看做一流的小說批評


他采取了現代評論者的角度,沒有任何理論預設……他充滿個人色彩的觀點應該可以引起討論


」 Patrick Dewes Hanan (January 4, 1927 – April 26, 2014) 港中大出版社有幸出版過韓南教授譯作《Mirage》(蜃樓志) 在書中,夏志清批評《三國演義》的關羽無知、自負,死於太相信自己,值得同情


他認爲《水滸傳》既不是「三國」那樣的歷史小說,又不是真誠的神話故事,總是描寫英雄殘忍還有虐待傾向,讓人厭惡:「 這個故事如同地下政治黨派的老生常談,抗爭到最後不過是變成了自己的反面


」讀《金瓶梅》,夏志清發現匿名的作者一邊同情著欲望深重之人,另一方面又維持著與儒家道德和社會秩序的表面認同


夏如此形容潘金蓮:「 她是其中頭腦最冷靜,最工心計的人物,她出身爲奴,調教成婢,她的殘酷是奴隸式的殘酷:自私中表露著卑鄙,爲了求安全爭權力不惜奸詐,對待情敵仇人却殘忍無情


」 「最早的」中譯本 《中國古典小說》中譯本最早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在1988年出版,胡益民等人合譯


值得一提的是,晚於大陸版本幾乎三十年,此次香港中文大學的《中國古典小說》譯本其實却是「最早的」


這麽說是因爲,香港中文大學的譯本,來自於上世界六七十年代、白先勇等人主辦的《現代文學》上所刊登何欣和莊信正的譯文


「 刊登《現文》的有五章:《導論》(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水滸傳》(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西游記》(第四十五期,同年),《紅樓夢》(第五十期,一九七三)


何先生本來把《金瓶梅》及《儒林外史》也譯出來了,《金瓶梅》打算刊在第五十二期,但是當時《現文》財源已盡,暫時停刊,所以《金瓶梅》、《儒林》這兩章中譯始終未在臺灣的刊物上出現過


」白先勇在《經典之作——推介夏志清教授的<中國古典小說>》中說


後來白先勇創辦晨鐘出版社,想要把篇章集結出版,但因爲「 夏先生出書謹慎,出版中譯本須得自己仔細校對,時間上便拖延下來,一直到晨鐘因經營不善而停業,這本書仍未能付梓……反而一九八八年大陸版的中譯本倒捷足先登出版了


」所以何欣、莊信正等人在《現代文學》上翻譯的「古典小說」,從篇章到集結成書,經歷了四十多年


除何欣、莊信正等人的翻譯,此次《中國古典小說》的出版還要多謝劉紹銘教授的精心校訂


到目前爲止,包括英文版的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和中文版的《中國古典小說》在內,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夏氏兄弟的著作合計九種,還有《夏志清論中國文學》正在籌備中


夏志清 1921-2013 夏志清,1921年出生於上海,1947年移民美國,後成爲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名教授,2013年去世


他最知名的成就是在冷戰期間特有的中國信息真空期內,把中國文學作品推介給了西方,幷建立了一個沿用至今的文學正典體系


重要的是,在當時的意識形態之爭中,夏志清把西方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幾名被忽視的中國作家身上,比如錢鍾書、沈從文和張愛玲


夏志清論關羽 ……不過曹操對關羽的印象可能太好了一點

上面一景裏,作者固然為他的英雄描繪了一個很鮮明的勇猛自信的形象,但同時也似乎在暗示他可能有急於自我表現的缺點


書裏跟着還有很多類似的場面,如關羽站在劉備兩位夫人的臥房門外徹夜守衛,以免有任何流言發生;他馳馬下山斬了武功比他高強的顏良;他因張飛對他生疑而於三通鼓內殺死蔡陽;華陀為他刮骨療肌的時候,他神色自若地弈棋等等


關羽的勇敢是真的,加上一連串的好運氣,遂使他為了要保持自己的威名,越來越顯得自命不凡


關羽的悲劇,是他漸漸把自己威風凜凜的外表當成內在的真相

《三國》裏的人物很少有看透關羽的,他們往往為他不可一世的英名雄風所震懾


曹操一上來就愛慕他的孔武有力,以後也始終愛慕他

關羽被俘後住在他帳中的短時期內,曹操竭盡所能想爭取他,離間他和劉備的交情


但曹操枉費心機,白白給了關羽很多機會表明他對兄長的忠貞不渝

但在所有敬服他的人裏面,諸葛亮卻是旁觀者清,而我們對關羽的認識也因這一事實大大改變


儘管頗能視察部屬人品才幹的曹操對劉備的主將如關、張、趙雲不時懷着過分的愛慕,他們的統帥諸葛亮卻不能不客觀地、踏踏實實地判斷每人的能力


單靠他們光彩的英雄作風打不了勝仗

關、張最初根本就把諸葛亮看成闖進他們結義兄弟圈內的不速之客,諸葛亮因此只得容忍他們的一些任性作為,以取得他們的合作和信任


所以他一開始就沒有把關和張看成傳奇性的英雄,他只看出,他們像寵壞了的孩子一樣嫉妬他自己的平步青雲


他毫無疑問地偏愛趙雲,覺得他勇敢、冷靜、穩重,又是一個戰術家;他心中視趙雲為麾下第一大將,每次出征時總把他留在身邊,把最棘手難辦的差事交給他


趙雲在多年的卓著功業之後,得享天年,但他死後諸葛亮卻「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去吾一臂也!』」(讀小說的人都極為喜愛趙雲,他們發覺《三國志》裏他在關、張、馬、黃之後,居「五虎將」之末時,一定會感到驚異


在《平話》中他也列名第五,但毛宗崗本把他升到第三
)相反地,關羽死後,諸葛亮只勸哀慟不已的劉備說:「主上少憂
自古道:『死生有命
』關公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
主上且宜保養身體,徐圖報仇
……」 他竟好像有意地沒有表示半點個人感受

但是「剛而自矜」這個評語卻非羅貫中下的,而是陳壽對關羽生平事業的蓋棺論定 ,這裏作者戲劇性地改用諸葛亮的口說出,來加重闡明一個觀點──他在小說中始終保持這個觀點,儘管他重視民間對這個英雄的崇敬


摘自《中國古典小說》,夏志清 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第二章


▼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購書頁面 ???? 你還可以閱讀更多…… 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提取過往精彩內容 上山下鄉 | 佛教改革 | 左翼文學研究 鄧小平 | 文革農村 | 臺灣社會 | 垃圾 | 反行爲 女性與戰爭 | 釣魚島 | 小王子 以及: 傅高義 | 高華 | 余英時 | 余光中 | 韓南 周有光 | 孔飛力 | 狄百瑞 | 汪暉 | 李歐梵 | 何浩 北島 | 周保松 | 朱麗雙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關羽死於自負,而諸葛亮早已看破一切: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的另類解讀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