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中小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在此时代背景下,促使了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电算化的覆盖率逐渐扩大,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会计管理人员也逐渐增加
为适应这一市场的需求,高职学生应以中小企业服务为主、以综合技术应用来确定职业岗位,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此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它既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又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作为教授这门课的教师,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培养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练操作会计软件的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呢?本人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设备陈旧,不能适应电算化教学
由于传统的会计教育强调手工技能,没有认识到电算化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学校的经费有限,购买的计算机年代已久,显示器、音箱、鼠标等硬件设备经常需要维修,一般的电算化软件安装不上,更别说复杂的学生上机操作了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好先讲理论,然后租用承包的机房练习,练习的时间有限,学生一般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师资短缺,经验匮乏
教授这门课的教师,要么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的老师,只有理论,对企业的会计流程不了解,没有上机操作的实践经验,不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特别是对网络在会计领域的运用知之甚少;要么是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没有会计理论,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所讲来操作,更别说给学生讲明操作的原因
师资短缺的现状,不利于高职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更不能培养以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能力来完成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3.课程结构不合理,采用教材不恰当
电算化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据调查,大多高职开设的电算化是72学时,但实际教学还要少,呈现教学计划“缩水”现象
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
高职用的电算化教材,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一般是采用省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教材,缺乏真正的阐述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强调专业技能的教材
加之近几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软件不断更新,ERP的出现等,使得现有教材过于陈旧,针对性差,给专业教学带来了难度,也难以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实训建设不足
一是校内的实训是授课教师设计出虚拟的会计业务,但这些业务依然存在对某个理论知识点的强化训练,并不是要求学生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职业判断和分析,而是类似于练习题,学生体会不到企业真正的财务处理过程,没有做到全方位地模拟企业会计的工作环境、职能岗位、工作流程,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是没有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会计岗位容纳人员有限,会计职业涉及商业秘密、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繁忙,无暇也不愿指导学生操作会计业务等,学生的实习只是说说而已,在网上搜索实习资料交给老师就算结束了,而对企业的会计流程不熟悉,造成毕业后遇到实际业务时往往无所适从
5.考核机制单一
传统的教师只重视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再加上经费紧张不能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高职学院的考核机制是平时成绩加期末笔试成绩,造成学生学习没有压力和积极性,缺乏认知性实习于实际操作,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市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要求相差甚远,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会计改革的迅速发展,迫使企业需要大批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这对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方向和内容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我们需要做到: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一支实力雄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需要大批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才能实现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高职教师不能仅仅是考试上的“双师型”教师,应该让专职教师真正深入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税务师事务所等实体单位进行定岗实习,了解企业实际会计岗位群及其技能要求,搞清主要的会计职业技能及所需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