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理念作用于公共生活、公共事物的重要方式,是政策目标实现的必要环节,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最为灵活、多变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存在公共政策“执行难”的情况,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深层次的科学发展
为了构建科学、民主、透明的公共政策执行体系,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创新措施
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创新公共政策执行机制的对策,具体如下
一、健全政策民主参与机制
民主参与不但关系到公民合法的社会政治生活融入,还是公民管理国家、行使权利的途径
民主参与机制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情、民意的表达,影响到我国政策执行的民主化程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民主参与机制的健全是势在必行的
在现代治理中,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都不能脱离人民开展,而应该鼓励、引导人民参与其中,畅通反馈通道,聆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反映民生,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只有如此,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才能使政策执行获得一个良好的环境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健全民主参与机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公民参与执行计划在公共政策体系中,计划是重要的一环,是执行的基础和保障
计划制定的科学,政策执行就能够更为稳定、顺畅,减少诸多的阻力;相反,政策执行将会产生诸多的问题,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政府要鼓励、引导公民参与到政策执行计划中来,这样不但可以显著提高公民对政策执行认知和了解,积极配合政策执行工作,还能为政策执行计划提供更多的灵感、想法,提高政策执行计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具体来说,当前的听证制度、电子行政制度均体现了这种精神第二,公民参与执行监督除了参与计划之外,还需要让公民参与到执行监督中来
而要让公民参与到执行监督中来,就需要设置更多的行政契约,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利,从而对公共政策执行者加以限制、约束
这里所谓的行政契约实际上就是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之间建立的一个协议、约定,其中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规定,有利于公民的监督
第三,公民参与执行评估公共政策的执行,直接受影响的就是目标群体,也就是公民
为了确保政策执行信息的反馈、公开,政府应该让公民亲身参与到公共政策执行评估中来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情况,还可以确保政策执行结果的有效性,加强对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效力,体现法律、政策权威,避免不良的公共政策执行造成更多的恶劣影响
二、扩大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这里所说的扩大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实际上指的是将主体范围扩大,采取这种措施能够实现执行同体化、异体化并行,引入竞争,提高政策执行有效性
所谓的政策执行同体就是指政策的执行和执行都由政府完成,政策执行异体是指政府负责制定公共政策,而具体的执行则交与其他非政府组织
采取这样的措施实际上就是让政府摆脱以往在公共权力上的垄断地位,将部分权力交与公民社会,这等于给政府引入了竞争主体,增强了政府的外部压力,避免出现政府独断专行的情况
在公共政策执行上引入竞争,并不会对整个政策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政策制定掌握在政府受众,完全可以掌控政策的方向
将一部分执行交与公民社会,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政策执行成本,还能加强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减小执行阻力
三、完善政策监督控制机制
监督控制机制是确保政策执行效力的重要因素,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的政策执行形式化、表面化、局部化、扩大化等情况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监控控制机制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监督控制效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监督控制机制的效用,确保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监督控制机制
具体来说,应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提高政策执行透明度
监督建立在公开的基础上,为了确保监督效果,应该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及时进行行政公开
第二,确保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监督控制效用,就需要确保监督机构的独立性,赋予其独立监督的地位和权力,实行单一垂直领导,避免政府制约
第三,加强权力机关监督职能
为了更好地对政策执行进行监督控制,应该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从形式、程序、调查、罢免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权力机关监督职能体系、流程,提高权力机关监督的有效性
四、结语
本文从健全政策民主参与机制、扩大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完善政策监督控制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公共政策执行机制的对策,以期对完善当前的公共政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