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难点及对策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作为统计“四大工程”之首,基本单位名录库(以下简称“名录库”)是一项庞大的、专业的系统工程,也是其他统计专业工作的基础


随着“企业一套表”改革的深入实施,“四上”企业必须先进入名录库并通过审批才能上报数据,即“先有库、后有数”,这更加突出了名录库工作的重要性

在这种新形势下,笔者就如何做好名录库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嵊州市的22个乡(镇、街道、园区)中,每乡镇都配备1个名录库统计员,实现了名录库维护节点延伸到乡镇

截止2015年底,嵊州市名录库在库单位15168家,比上年增长9.9%

其中法人单位13552家,占全市在库单位的89%;多产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1616家,占11%

全市2015年名录库有效维护量(不含同一单位的多次维护)7413家,其中新增1433家,变更5345家,注销单位635家,维护量比上年增长90.5%

  二、存在的难点
  1.各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使用有难度
  首先,工商、税务、民政、编办等各职能部门由于各自的工作性质,提供的基本单位登记信息带有明显的部门特征,与统计部门标准有一定差距,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先进行信息比对、数据转换后才能使用,额外增加了工作量

同时,由于数据转换过程过于复杂,且名录库统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储备不足,用计算机进行数据转换难度不小,使名录库系统无法及时更新维护

其次,部门提供的资料不规范、不完整,增加了名录库维护的难度

再次,因为名录库建设首要目的是为统计工作服务的,对其他部门的意义不大,加之有数据安全保密方面的顾虑,部门间共享资料数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给名录库统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2.新增、变更、注销单位多,工作量大幅增加
  首先,随着工商登记改革和“个转企”工作的开展,全市每季度新增、变更、注销单位由过去的100多家激增到5、6百家甚至上千家,所涉及的单位都要名录库统计员一一核实,填写基本单位情况表后才能入库,工作量较大

而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对新增、变更、注销单位实地全面核查时间紧,任务重,同时一些新增单位的部门登记资料不完全正确,有的甚至找不到单位营业场所和负责人,给核查造成困难

2015年,嵊州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有效维护量是2014年的近2倍

如此爆发性的增长,对名录库的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核查在库单位任务重、难度大
  2015年下半年,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对名录库管理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强调对于无实际地址、不经营的单位即使部门已经登记,也不得入库

嵊州市按照要求,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对部门新登记入库的单位进行100%核实筛选后再入库或剔除,但如何对在库的企业进行核查,成为一个难点

首先,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名录库和部门资料中存在不少领取营业执照但不经营的企业,这种企业不生产、不经营,没有销售和纳税,也不去注销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由自己掌握,营业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之前核查在经营的企业,如果下个月企业决定以后不再经营了,就要在名录库中把该企业剔除;之前一直不经营的企业,名录库不用入库的,但如果下个月开始经营了,就需要名录库把这家企业增进来,这种变动非常频繁

另一方面,企业“一户多照”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些企业今年用A照生产经营,明年换成B照生产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外界和普通员工根本看不出差别,会误认为还是原来的企业在经营,其实企业已经换了一本证照在经营了

这种“左手换右手”的做法对名录库的核查带来一定的难度

其次,部门对单位的管理,基本上是“管生不管死”,只负责登记注册,不会主动去核查、清理不经营企业

即使企业倒闭破产,只要企业不主动变更、注销,部门也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或者很迟才反映出来

如此大量的工作仅靠名录库专业人员来做,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乡镇统计人员流动大,业务不熟练
  据统计,2014年底嵊州市22个乡(镇、街道、园区)共有22名录库统计人员(每乡镇各1个名录库统计员),截止2016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