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郊的溥仁寺是外八庙其中之一,其建筑风格很独特,于汉式“伽蓝七堂”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在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主殿后又增加了一座真正的主殿—“宝相长新”殿,殿中供奉九尊康熙皇帝化身的无量寿佛


寺内有二座御碑,碑下置龟跌,碑身上是康熙用汉、满、蒙御笔题书的《御制溥仁寺碑文》, 碑文翔实地记述了建寺的经过,同时,它也从几个方面反映了康熙皇帝的治世思想

  一、天下共主 不忘统一
  “康熙五十二年,朕六旬诞辰

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恳,原建刹宇,为朕祝厘

”这段碑文镌刻在东侧碑身上,叙述了建寺的缘由

康熙年间,随着三藩叛乱的平定,台湾的收复,康熙皇帝把政治的注意力转向了北方,康熙初年,沙俄不断犯我边疆,并同准噶尔叛乱分子噶尔丹相勾结,从事民族分裂活动,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在承德北部设置了木兰围场,并于每年秋季带领宗室亲王,满、汉、蒙王公大臣去木兰围场射猎,通过“木兰秋狝”借以训练军士素质,同时密切同蒙、藏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至此“习武木兰”成为定制,并成为家法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喀尔喀蒙古归顺清朝,三十年(1691年),在多伦诺尔会盟,并建汇宗寺以示纪念,康熙二十九年到三十六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平叛噶尔丹叛乱,此后二十年,边疆蒙古地区呈现出安定的局面,与清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

  多伦会盟及平叛噶尔丹叛乱后,康熙帝更加充分认识到热河地理位置的重要,遂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热河修建行宫,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把初具规模的热河行宫更名为“避暑山庄”,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康熙帝的60寿辰,又恰逢避暑山庄兴建十周年,蒙古各部王公贵族120人前来山庄朝拜祝寿,敬献20万两白银,一致恳请建寺庙为康熙祝寿,这也与康熙帝以喇嘛教为国教,采用“因其教,不易其俗”,“以俗为治”的政策,来加强同边疆民族的团结,巩固边防的想法不谋而合,康熙说:本朝不设防,以蒙古部落为屏藩,蒙古部落就是清王朝戍守边疆的坚固长城

于是康熙批准了他们的请求,用白银10万两兴建溥仁寺,俗称“前寺”,剩余银两又建溥善寺,俗称“后寺”,这是康熙在热河仅建的两座寺庙,现仅存溥仁寺

  碑文体现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康熙皇帝时刻不忘国家的统一,更体现了康熙对处理好蒙古各部的关系,使清王朝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的思想

  二、勤政廉洁 崇尚节俭
  康熙是非常注重节俭,禁止奢侈的君主

因此,在碑文中,他一再说明寺庙的修建是因为蒙古王公奉行朝贺,具疏陈恳而建,花费的银两是蒙古王公捐敬的

在修建寺庙时,一切花费极尽节省“陶甓于冶,取材于山工用无输挽之旁,金钱无逾侈之费

”就是在当地烧制砖瓦,在本地山上采伐木材,建筑器材不用长途运输,经费开支也没有奢侈浪费

题名溥仁寺,就是希望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得到皇帝的仁爱,借蒙古王公为皇帝祝寿之机,也为老百姓向天祈福,世间万物都得到佛的光辉照耀,祝愿人们平安幸福,表达出康熙洁己爱民的思想

不仅如此,溥仁寺除主殿慈云普荫殿殿顶用黄色琉璃瓦,显示出寺庙的等级之高外,其余的建筑则全部是灰瓦,所以整个寺庙风格朴素、不奢华

这也与康熙崇尚节俭、不喜奢侈的作风相吻合

  康熙就是一位勤政廉政的君主,他自己勤政廉洁,奉公守法,对他手下的官员,更是严格约束

他把“源清节流”的思想用于吏治上,狠抓廉政建设,重要方法是“典型引路”

对立身正直、廉洁奉公的官吏大加褒奖,立为楷模,如清官于成龙,这样,树立正气,促进了政风的好转,使得清官不断涌现

对贪官则严惩不贷,如严惩贪官噶礼,用他的赃银修建了避暑山庄的城墙

  三、康乾盛世 奠定辉煌
  溥仁寺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朕历观往史,遹溯前朝,版籍有区,幅员未广

边堙之外,悉为畿甸诸藩于此建寺介福,率先恐后,无小无大,罔不来同朕用自慰,更用自惕焉

”意思是说,作为皇帝,康熙希望国家统一,繁荣富强,而遥远的边疆人民又都心悦诚服,纷纷来朝,这才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康熙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开创了一代盛世

他八岁登基、16岁除鳌拜、平定三藩叛乱、统一台湾、团结蒙古、御驾亲征准噶尔、重经济利民生、扶廉惩贪、崇尚节俭、勤于政事好学敏求、苦研儒学、重视自然科学、追寻真理、任用外国人,吸收西学之长,发展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从溥仁寺的碑文看康熙皇帝的治世思想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