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
2012年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超过3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54万亿元
其中,国内旅游人数突破29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
据世界旅游局预测,我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
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我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提出“旅游强省,旅游建省”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
一、泉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人才缺失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13年底,泉州地区已获得旅游管理部门颁发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旅游公司共有84家
员工人数100-50人企业仅有3家,约占总数4%,员工人数50-20的企业有9家,约占总数12%,员工人数在20以内的企业有69家,约占总数的84%,中小型旅行社现有从业人员中持有上岗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比例达不到70%
[1]根据以上数据以及历年来对泉州旅游企业的跟踪调查,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用人长期存在很大的缺口
二、泉州市旅行社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旅行社人才培养质与量不平衡
泉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旅游业也是迅猛发展,持续发展文化游和观光游,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泉州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据调查,泉州市旅游院校不断增多,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专科和中等职业四个层次的教育体系
除了国家办学力量之外,还有民办大学、成人教育等,这些旅游院校、系或专业为泉州市培养了大量旅行社人才,虽然泉州市旅行社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旅游院校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看,许多旅游院校教育走的是一条“外延式”发展道路,而非“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二)缺乏旅游高层管理人才
泉州市各大旅行社中,能够在技术方面起到领军人物作用的拔尖人才却偏少,这也是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重要体现之一
当前高层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尤其是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低,低就业率一方面是行业难以吸引毕业生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旅游行业不愿意吸纳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所致
后者是导致旅行社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
其中,各大院校对高层旅行社人才的培养也少之又少,例如博士、硕士等
(三)旅行社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正遭遇旅行社人才“饥渴”,旅行社人才,旅游从业人员越来越紧缺,每年新增2万~3万个岗位,不少旅游相关企业不得不降低门槛,招人时不再设定专业限制
由于旅游类管理人才缺口,许多企业出现招人难,由于各大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分层明显,素质也出现明显差异,而且高素质旅行社人才大多未从事旅游业,旅游企业开始招“常人”,旅行社从业人员多数为大(中)专学历,甚至有些是半路出家,专业人才紧缺
三、改善泉州市旅行社人才培养现状的对策
(一)建立高校与政府部门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是政府要密切重视实现各层次高校均衡合理发展,要建立学历培养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的旅行社人才培养体系,给予足够的资金投入加快培育泉州市旅游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是整合优质旅游教育资源,创新思维,建立高校与政府部门相结合的培养体系,采取政府引导、部门合作、市场为主、社会参与的长效化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各种各类旅游教育培训资源的潜力
(二)抓好企业内部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要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旅游行政管理队伍”的目标,有计划地分级分类对旅游行政领导人员进行培训,有目的地选拔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专业人才从事旅游建设管理工作或到旅游发达的城市挂职学习,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三)加强对旅行社人才的激励保障
旅行社应在其内部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了解员工对工资、工时、工作条件、参与决策的满意度,对经济保障情况、提升机会、工作价值和个人重要感、集体感的评价,做好与员工的全面沟通
接着改革薪酬福利体系,旅行社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把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除了能使员工在旅行社分享到业绩奖励、年终利润、个人股份等外,还应使员工能从工作本身获得激励,并得到职业阶梯设计、职务晋升、业务培训以及工作选择的机会,使员工有机会参与管理,增加荣誉感、集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