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海外交换技术心得帖
“Because of the flexibility of the Block Plan, the world really is at our fingertips.”
今天我们继续上期游学的话题,不过这次我们将带大家走得更远,体验相比Venture Grant时间跨度更大的Study Abroad海外交换项目。先来说一串数字吧。CC超过80%的学生都在本科期间有过出国交流、交换的经历;可供选择的交流项目数不胜数,其中包括8个CC原创项目(能够获得CC学分,成绩转换为GPA,满足在校学习要求)、5个与其他国家各大院校合作的交换项目(可将学分转回CC,成绩为及格、不及格制,满足在校学习要求)、15个ACM项目(CC学分,成绩转换为GPA,满足在校学习要求)、以及99个与近30个海外办学机构合作的合作项目,涵盖各种专业学科。但是,这还只是我们的Semesters Off-campus的交换项目,对,你没有看错,我们其实还有十多个Blocks Off-campus的交流课程,加上许多Summer Off-campus的课程(明年夏天的课程安排会于感恩节期间公布)。这一口气下来说得主页菌都快喘不过气来了(゜O゜)回复Study abroad查看具体项目哦~
我们校内Block Plan制的课程固然是相当棒,但这并不会限制我们梦想的延伸,反而因为其灵活的性质让出国交流变得更方便省心。CC一直以来都是鼓励所有学生、教职员工多出校园走走,去体会外面宏大而美好的事物,去感受璀璨的世界文化和语言, CC也因此成为了本国内国际化教育的领跑者。当然,学校还是会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大礼包,帮助大家一步步把梦想变为现实。关于具体操作,那就请大家来看看学姐学长们海外交流、交换的经验和心得吧,希望对大家今后的规划有所帮助哦~
16届
九妹人类学专业交换地点|坦桑尼亚 时间跨度|四个月我在大三的上学期参加了一个为期四个月的游学项目,目的地是东非的坦桑尼亚。这是一个由实地田野调查和研究方法课程组合的项目,主要面向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环境科学和地质学的学生。 坦桑尼亚项目由为期两个月的课堂教学,六个星期的田野经验和一个月的论文报告组成。我们22名来自不同文理学院的学生在教授和助教的带领下共同度过了这四个月的时间。开始的两个月里我们首先在坦桑尼亚首都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里学习人类进化(Human Evolution)、生态学(Ecology)、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和斯瓦希里语,并在这期间准备自己将要做的研究项目并写出研究提案(Research Proposal)。
准备完毕后我们便动身前往广袤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头两个星期先是一边观光一边学习生态学,之后在一个国家公园旁安营结寨,着手开始为自己的独立研究项目采集数据。当时我们22个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的研究:1、人类学研究,需要在附近的村庄进行民族志调查(采访或人类行为观察);2、在国家公园里进行生物或生态学研究,比如母象行为观察或狒狒群落行为观察;3、在附近一处发现史前猛犸象遗骨的地方进行发掘、保存和研究。我是人类学专业的学生,当然进行的是民族志调查。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在当地土著的村落里采访了20多位村民,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数据采集完毕后我们又回到了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在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书写最终论文,并在大学里进行了公开报考会。
九妹和同学下榻当地青旅
九妹身着马赛人传统服饰Shuka与司机及室友合影
16届
山川人类学专业交换地点|英国时间跨度|一年在cc的四年里,我陆陆续续经历了很多次study abroad。有整个block去德国学习巴赫的大二,两个月在早稻田的课题研究,两段中长期的中国田野调查,以及在英国度过的大三一年。其中时间最长也是最完整的应该就是英国的这一年了。这一整年由在伦敦政经的一学年和在剑桥大学学习的十周组成。现在回想这一段经历,发现生活真是早有预见和安排。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对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充满兴趣,十多年过去,如此神奇的,我竟然真的来到了伦敦政经完成了整整一年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对一部关于剑桥的电视作品甚为着迷,十多年过去,如此神奇的,我竟然真的住进了剑桥古老的学院开始读书写文章。这些曾经遥远的梦想得以实现多亏CC全力相助。文理学院,特别是Colorado College这样有独特学术时间制度的学院特别支持学生能在大学四年“多走出去“看看。因为时间和字数有限,我会挑出在伦敦政经的求学稍加阐述。
在CC其各式各样的study abroad program中,一整年去伦敦政经的这个项目(General Course) 深得我心。很多人初听伦敦政经大多觉得这是一所经济见长的学校。其实它不仅经济领域异常优秀,社会科学领域也是并驾齐驱。中国近代社会人类学的元老级人物们例如费孝通都求学,毕业于伦敦政经。后归国带领,完善,建设了”新生“的新中国社会人类学。所以学习文化人类学的我自然对能去政经完整学习一年的可能充满兴趣。和不同的教授,同学,朋友交流过自己对大学规划的想法后,大三开始前半年我在CC完成了对伦敦政经交换的申请。我的那一年(2014-2015)一共有两位学生获得了录取,除了我这个人类学的中国学生,另一个是在CC主修经济学的美国男同学。这个study abroad的一大优势就是我们能正是注册为政经的学生,享受一切full time 本科和研究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资源。甚至更好的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在伦敦修完自己专业的压力,所以这一年里我们可以跨学院选择任何我们感兴趣的课程。我们和所有学生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享受着一层楼脸都被读肿了的搞笑,堆积到一起的所有压力和分散在四处的各种挑战。
除此之外,最吸引我的还有伦敦政经独一无二异常优秀的public lecture(公共演讲)。 学校不同学院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最优秀的教授,企业家,政治家,作家,等等各路人才前来演讲。免费且对公众开放的对话模式让人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除了音乐会,这应该是我大三一年参加的最多的,也是受益剖深的活动了,几乎是每天筛选尽可能的前去。与此同时,我在CC的全额奖学金也负担了我在伦敦如此昂贵城市的所有学费,住宿,以及生活费。在政经Holborn的学生宿舍里,我和其他五个同学共享一小层公寓。其中有在政经读研究生的加尼福尼亚州和巴基斯坦同学,就读本科的英国和香港同学,还有从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前来和我一样在General Course一年课程里的韩裔美国女生。多元而丰富的生活带给我了和CC,和大多数文理学院非常不同的大学经历。这是一份可能一生只有一次,并是因为CC而发生的美好邂逅。
山川于伦敦政经图书馆内
山川交换期间和同学们的合照
文中提到的公共演讲
17届
耀耀政治专业 辅修物理德语交换地点|德国时间跨度|一年去年一个学年我通过CC德语系Max Kade基金的交换项目去到了德国南部的雷根斯堡大学(Universität Regensburg) 。德语系人并不多,申请这个项目的人其实也不多,申请过程挺简单的,大家跟负责审核的教授一般也互相认识知根底。递交申请材料到真正面试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是“等额选举”了????
拿到全额奖学金席位后,学校会开支票给你支付去程的机票旅行费用,还有每个月500欧的租房生活费补贴,学费是免的,总之就是很爽,出钱给你去德国读一年书啦⋯⋯
这个项目有两个参与学校,哥廷根大学(全名太麻烦了????)跟雷根斯堡大学。这一年去哥廷根的刚好是我的好哥们Alec。两座城市都是很有历史底蕴的大学城,古老的街道里来往穿行的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得以在这样一座典型欧洲老城生活一年,体验与CC真的非常不一样。你感觉你的每一处日常生活细节都与天长日久广博深厚的人类文明历史发生关联(多瑙河边吹风,看着百年教堂纠结少女心事不要太爽),而大陆文明普遍发达的公共设施也让生活在很多层面非常的便利(回美国后好想念欧洲公交铁路系统啊????出个国比CC去趟滑雪场还简单⋯⋯还有人道的drinking age)。
德国的社会氛围也与美国很多不同。总体来说,你更加被要求做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对自己的生活完全负责。遇到的人也是非常多样有趣。总之,在我随手开始申请这个项目的时候,没有想到我的很多生活态度和人生规划的想法都会被这一年所改变。你所要付出的回报是第二年需要住在德语语言房子Max Kade house里,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作为这个项目的参与者给潜在申请者做做宣传。是不是很划得来?无论如何,这是个土豪请你在德国读书玩耍一整年的好项目(跪拜Max Kade)。需要更多相关信息,欢迎找大四学姐我哦!
耀耀学姐在交换期间参与了德语舞台剧的演出
Regensburg风貌18届
Joy社会学、德语双专业交换地点|德国时间跨度|一学期我是去年sophomore year第一个学期去了german department的Lüneburg program,然后现在在德国准备着九月份开始一年在göttingen交换。去年申请Lüneburg刚开始是因为实在想study abroad但是并不太care去哪里。然后在study abroad fair看到Lüneburg其实哎呀妈呀太便宜了,一个学期只要四千美元的program fee包一日两餐伙食加住宿,时不时还有field trip去柏林去奥地利去慕尼黑 都不用多给钱,比在cc交room and board和伙食费都要便宜。
申请的话就是在summit上写一个application,大概就是一些个人信息和一些小essay, 为什么想去之类的,十分简单,20分钟就写完了。 这个program是不需要会说德语的 (当然会一点更好), 因为学生去到那边会按照水平分到不同的德语课。这个申请的一般都能进因为没什么人知道竞争力不怎么大… 如果很多人申请的话,德语部门会优先考虑有德语major和minor的人。Minor还是很有利的因为德语minor一共需要六个credit (除了德语101和102),Lüneburg program一下就搞定了四个。
这个program的课程还是block plan,不过每年都会修订课程所以不一定一样。当时我们的课程是先上一个关于浮士德德语历史/文化课。然后上一个当地大学(Leuphana Universität)提供的intensive german course,学生会被分到自己水平的德语课和当地大学的国际生一起上课,再是和自己同program的同学上cc教授交的德语课。最后一个月是上的一个德文化/音乐的关于巴赫的课。 最棒的是上浮士德的时候,教授带我们去歌德书里写的女巫聚会的山顶上上课。那种看着你所学的东西就在你眼前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我们旅行的时候经常窝在青旅的小客厅里上一会儿课。想象一下一堆大学生在青旅的客厅谈论浮士德,那逼格真是高的不得了!
关于住宿舍伙食方面,我们是住在当地住家里面。然后住家会提供一日两餐 (早餐和晚餐),午餐一半自己解决去downtown的小饭馆或者是学校的餐厅。 住家一般都非常的棒,一旦有觉得有矛盾的住家要积极沟通,实在不行就告诉教授然后申请换住家。一般在住家家里最好讲德文,那样才提升的快。值得一提的是Lüneburg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镇,镇上房子建筑都很有历史感,而且还是为数不多的二战没被炸到的小镇. 离汉堡就三十分钟火车的距离。 在欧洲study abroad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放假就满欧洲到处跑,我一个学期放假期间就去了接近七八个国家。今年还可以再接再厉哈哈。
我现在是在准备和Georg-August-Universität-Göttingen为期一年的交换项目。这个项目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lower saxony的göttingen,也就是我准备去的,另外一个在巴伐利亚(Bayern)的 regensburg。这个也是需要在summit上写application,不过在去之前需要上过德语201和202也就是德语水平b1和b2才能申请。而且这个essay会比较长一点,最后还要教授interview。每年感兴趣的人都不一样,我申请的时候因为多了一个毕业后去的option,大部分和我一起去过Lüneburg的人都不想那么快又去德国所以都准备明年申请,我申请就轻轻松松的进了。明后两年可能竞争比较大。德语专业或德语minor是必须的,不然也不划算。 最棒的是这个交换完全不用交学费,去之前还给1500刀cover机票之类的,在学校的每个月都有500欧元的stipend cover房租和保险,所以是学校给钱去交换的感觉。
最后,如果大家想要了解study abroad program最好去学校一学期一两次的study abroad fair可以当面咨询program的负责人比较直接的了解项目的信息。实在不行的话cc的官网上面也超多信息,搜索study abroad program就行了。有问题直接email负责的professor,也可以找去过的学姐学长问。毕竟cc百分之八九十的student study abroad ratio不是吹的!
小镇Lüneburg的特色建筑
今年Lüneburg program学生合照
17届
Stella经济学专业交换地点|西班牙时间跨度|两个月我参加的是Spanish in Salamanca这个项目。每年申请这个暑期项目的学生非常多。去年我申请得迟了,所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经历了漫长的waitlist等待,更新过期护照和申请申根签证的过程。期间种种艰辛在此不多赘述。这些艰辛在之后的两个月看来却是非常值得的。
CC给项目的每一个学生都安排了当地住宿家庭,以营造全西语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个项目由三个不同等级的课程组成,所以堪称cc规模最大的出国项目。 每个班级15人左右:初级班学习基本单词、语法、句式;我当时上的中级班上午复习/学习西语语法,下午课程涉及西班牙历史、人文地理、节日传统等;高级班的课程最为壮烈,需要啃下一本政治相关书籍并撰写论文。由于Salamanca本身是一个大学城,夜幕降临后众多酒吧里的派对也是暑假的重头戏。如果你准备申请这个项目,那也准备好party hard吧。周末基本都会有短途的旅行安排,我们当时去了许多历史古迹小镇、艺术博物馆和首都马德里。有感兴趣的同学直接找我聊呗。主页菌有话说主页菌在大一上完后的那个暑假也参加了Spanish in Salamanca这个项目,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学校要求每位学生修到两个学分的语言课程,一直想学西语的我就想利用暑假去修完这两个学分,顺便去欧洲到处转转。项目大体上与Stella描述的一致,只是文化课程的地点安排可能有所不同。一口气念完两个月的初级西语下来,主页菌从半个词儿都不会说到能够进行日常基本交流实现了一次自认为质的飞跃。Salamanca当地的居民,包括我们大多数交换生的住家都不会说英语,语言能力就这样被逼出来了。周末和放假的时候,项目都会安排学生去附近走走玩玩,学生也会自发组织旅行团,总之这个两个月的项目为主页菌积攒了许多珍贵的回忆,是个特别值得推荐的交换项目!
主页菌去的时候是2014年 刚好是世界杯那会 同学们经常会结伴去Salamanca中心广场上看球赛
14年Spanish in Salamanca Program学生合照17届
思齐环境科学专业交换地点|泰国时间跨度|一学期大家好哟!我叫魏思齐,就读于CC的环境科学专业大四学生。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我参加了与ISDSI在泰国的“人文,生态与发展”国际项目。最初选择这个项目是因为看到官网上超炫酷的视频,而且反复有参与过这个项目的朋友告诉我泰国人的热情与好客,告诉我他们有多想念热带的水果。于是我就满心期待的开始了申请。
申请过程在官网上陈述的很清楚,我在大二下学期春假左右递交了申请的,在两星期后就收到了录取邮件,当时整个人都飞起来了。
如果说CC让我意识到诸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那这个项目就是加深了我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这个学科的热情。我们在田野里学习当地人的耕作,在森林里和少数民族体验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存方式,在海洋里划皮艇潜水学习海洋生态。不过现在想起来让我最感动印象最深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我在泰国的每一个寄宿家庭都把我当闺女一样对待, 离开泰国时让我最不舍得就是那些有趣又亲切的泰国朋友。有机会的话,我肯定会故地重游无数次的。
思齐和小伙伴们离开host family之前的道别会
CC学生身着校服在清迈的学校学习泰语和泰国文化
爱拍照的思齐在泰国时拍摄的作品
16届
唐森地质、亚洲研究双专业交换地点|日本时间跨度|一个月就如大家所知我们大学Colorado College在留学这方面做的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光是去日本留学就有两套方案。一种是通过学校去直接申请与我们学校挂钩的关西外国语大学或者早稻田大学,这一种是直接去留学一学期或是一年来体验日本生活。另一种则是通过Joan Ericson教授所带领的小团队周游日本,然后去位于东京的国际基督教大学(不要吐槽名字,认真你就输了)体验在日留学。这个帖子更注重于分析第二种留学方式,对第一种方式有兴趣的同学请联系Emily学姐。
我之所以会申请第二种留学方式,是因为在跟Joan Ericson教授去日本留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block是作为“Studying Asia”的课周游并学习日本的文化。可以理解成游学也不为过。在这段时间一切经费几乎由学校全部承担,前提是你不一口气把钱花完。在这一个月里,你会见到许多自己或许根本没法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光是我个人就以不同课的名义跟着教授去了两次,因为实在是太有意思。
游学的大概开始时间为三月,这个block完毕以后Joan Ericson教授就会携带这个小团体前往国际基督教大学(简称ICU)。这是个很好的时间,还没见过樱花的同学们将有幸见到樱花盛开最灿烂的时期(大概这就是日本大学喜欢三月底四月开学的原因吧)。就如我先前所说,不要被大学名字所骗到。这所大学在日本其实地位还是蛮高的,毕竟日本皇室公主真子内亲王与正在就学的佳子内亲王都在这所大学(本人还有幸看到佳子内亲王的容貌呢~毕竟同一时期入学的)。
没有日语底子的同学请不要气馁,因为这个program正是为了推广日本文化而创立的。尽管在ICU上大学,你在那里上的课(日语除外)将会由CC教授用英语传授。因此,在那边的课的成绩也能百分百转回CC。有日语底子的同学则是会接受日语分班考核来决定你的日语等级。教授们非常提倡在ICU的时间参加社团与不同的日本同学进行沟通。
如果对日本文化有着兴趣的同学,尤其是对游学异常感到兴奋的同学请去多多接触Joan Ericson教授。她非常欢迎对日本文化带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很多时候一旦开始聊就会安利很久╮(╯▽╰)╭。哪怕你一开始只是喜欢日本动漫或是游戏也没关系(就像正在写这个帖子的某位),这个教授肯定会找到你对动漫以外感兴趣的事物。由于在我们大学就学的大部分外国学生对亚洲系语言并不是非常热情,那么申请与Joan Ericson教授一同前往日本将会变得相对简单很多,因为没竞争嘛。有兴趣的同学请多多与教授交流。最后,我要分享一个在大学里非常好用的小小心得,哪里都能驶得万年船。因为很重要,我要说三遍:与教授打好关系,与教授打好关系,与教授打好关系。
那么,我就在此祝福大家申请日本留学顺利,开心的读过大学时光。决定要和Joan Ericson教授一起去日本游学/留学的同学若想更深入的了解情况的话请在CC群里寻找Jonathan唐森,我会单独传授你们如何在ICU最好利用时间的方法。
日本游学项目学生合照
17届
Emily环境科学专业 辅修日语交换地点|日本时间跨度|一学期我大三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留学了一个学期。因为日本动漫产业的影响, 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对日本生活充满了幻想。我最开始是从我的Japanese minor advisor了解到这个留学项目的。我记得我大一找advisor确定minor的时候她就问我想不想去日本留学,因为留一次学不仅可以满足我对日本的幻想,还可以完成我language minor的大部分学分 。我当时觉得竟有这等好事,而且早稻田也算是个有名的大学,就马上答应了,然后就开始准备申请材料 。我是通过Associated Colleges of the Midwest (ACM)申请的留学项目,program叫“Japan Study,”简单粗暴。Japan Study 是一个拥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日本留学项目,可以说已经很成熟了。申请材料基本和申请大学差不多,最主要的就是两封老师推荐信和两篇命题essay。拿到offer后,这个program也会帮忙准备的很多事情,比如申请visa和日本的在留资格证明等等。(具体可参考https://japanstudy.slideroom.com/#/Login)
我感觉在日本留学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在留学的这段时间里我看过满开的樱花,去过烟火大会,也被推进过早高峰的地铁,经历过5级地震。但要说这次留学最大的收获还是我日语语言能力的提升。虽然我只在日本呆了差不多4个月,但是现在看日本动漫,电影,电视剧,基本可以脱离字幕看生肉了,这可是我从开始看动漫起快7年都没做到的事情,在这4个月做到了。这进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和 host family住在一起,每天都是口语听力练习,想不进步都难。早稻田大学也有日语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选课。最后,这次留学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次很美好的经历,CC还有很多去别的国家的留学项目,希望小伙伴们可以抓住机会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就像Emily学姐说的,希望大家能抓住机会活出一次不一样的人生。谁说去了美国留学就不能再去别的国家交换呢,更何况CC还给提供那么多选择和优厚待遇呢,所以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试一试呢?要知道今后出了CC的门,也许真的就遇不上这样的机会了,必须且行且珍惜啊!好了,大家下期见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欢迎随时骚扰主页菌申请 ccbasecamp.com官网 www.coloradocollege.edu
邮箱 admission@coloradocollege.edu
优酷 http://i.youku.com/coloradocollege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