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民、农村、农业”就是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第一产业的经济发展,特别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农”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最近几年,中央更是明显加大了“三农”工作的力度,实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1. “三农”问题在探索中前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农村来说,除继续完成土地改革和民主建政的任务外,党在农村工作的重心已开始转到如何尽快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上来,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成为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的主要问题

从1953年到1957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一方面解决或缓和了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矛盾,但另一方面又制造了新的矛盾:集体经济的低效率、城乡隔绝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

而1961年以后的调整和不间断的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则证明了在人民公社集体生产体制下,无法解决农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从1978年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过去多年的经验教训,转换思路,开始新的改革尝试:给农民自主权,尊重农民的选择,不再要求为国家的工业化而影响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

    20世纪80年代,此时的认识基础已经不是过去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理论,而是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我国在“三农”问题的认识上已经非常成熟,完全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又根据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低等特点,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三农”发展思路,这就是农民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同时进一步探索降低成本、快速实现目标的方法

2.审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
2.1农业具有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双重特性

    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农业文明曾经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说,农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和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当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不断增加,农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似乎存在着不断下降的趋势

实际上,由于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即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但不会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更加突出了

因为无论是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都必须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


2.2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建国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始终都把农民问题作为一项十分严肃而重要的问题来加以对待

原因是在中国总人口中农民占绝对多数,农民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只有农民问题解决了,整个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2.3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农村问题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中国农村的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农村社会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而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只有农村社会经济保持稳定和发展,整个社会经济才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局面

如果农村社会经济不稳定,那么整个社会经济就不可能保持稳定和发展,甚至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混乱或倒退的局面

3. “三农”问题的分析
3.1 “三农”问题的原因
    “三农”问题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经济和技术原因又有制度原因

之所以难以解决还与农业产业自身的特殊性有关

与其他产业不同,农业生产成果是由自然气候条件、农业生物生产力和人的生产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业具有天然的弱质性

3.2 解决“三农”问题的条件分析
    良好的制度对于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制度通过界定产权、确立社会交易规则、建立有效的经济组织、规范分工与合作、塑造有效的经济机制、影响信息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等形式,来改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状况,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良好的法制环境条件对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同样至关重要

因为现代商品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必须依靠法制来维持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法制环境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浅谈“三农”问题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