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严重影响中小企业产业层次的升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我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大部分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只能部分或不能满足需要,多数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越长,能获得的比例越低,且获得中长期贷款企业的满足率也相当低,企业资金总体紧张
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存在着普遍的资金短缺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金融缺口”,又称“麦克米伦缺口”
这种金融缺口实际上就是在一定利率水平下资金供求之间的差额
从根本上说,金融缺口是因为我国存在金融压抑所造成的,实际利率没有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导致资金的过度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出现金融缺口
同时,由于存在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使得资金有效供给减少,加大了金融缺口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不足,使企业难以获得外部资本的支持;而其内源融资功能也不足,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的内部动因
1、内因 在目前中小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的条件下,企业自身信用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其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大小
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先天性的,体现在它的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以及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的缺乏等方面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不高
据调查,我国的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而银行放款对象80%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梁峰2000,南开经济研究)
信用不足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向银行借款时,银行可以因其信用不够而拒绝贷款;在企业交易活动中的赊销也会因为信用不足而受到种种限制,难以扩大规模;而在面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时,缺乏信用往往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标志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占企业融资方式第一位的是企业的内源融资,发达国家内源融资的比重多在50%以上,且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如英、美),内源融资的重要性越高
目前,我国企业内源融资比重不足1/3,相比之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严重匮乏,自我积累能力严重度下
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低下,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
从我国的资金供给制度上看,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银行主导型的资金供给制度,这种资金供给制度使国有中小企业丧失了进行内源性融资的外部压力,国有银行商业化,虽然逐步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贷款,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上仍然有绝对的优先权
2、外因 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各地都设立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一些其他中小金融机构
对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他们倾向于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有国家担保因而收益相同但风险系数比较低的国有企业中去
这造成了中小银行和信用社定位的转移
近几年经济紧缩过程中,由于民营企业破产风险加大更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市场风险提高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融资支持体系,包括资本的供给、融资保证和指导服务
中小企业融资的保证是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相关的法规、政策和环境支持
此外,还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支持,使其能够降低融资成本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的推进和深化
1、提高内源融资能力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在于企业自身,没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无论外界机构如何帮助,也无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增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从对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内源融资比例低下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要解决内源融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制度问题,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形成合理的产权关系
在具有良好的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追求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增加企业的经营业绩,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增强提供保证
最后,企业要形成有效的自我积累机制,在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助下,最终提高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
2、完善商业化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仍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
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机制转换的变革之中,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其自身体制的弊端、信贷品种的缺乏等都使中小企业融资产生困难
这一时期,金融机构很容易出现忽视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