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何以让人幸福 2017毕业论文下载

自从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就让世人所瞩目


数据中显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年均GDP增长9.4%,如果按照1999年世界银行所推出的标准来看,中国的发达地区人均GDP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中级国家的收入水平

如2003年深圳6510美元,苏州5762美元,上海5643美元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现象已经在一些较为富裕的经济开发区里出现

如今,全世界各地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如雨后春笋一般,商品说明书上的汉子标识也越来越多,这一切都说明改革开放居功至伟

   然而,一些现象也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第一,侧重于GDP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在20年后已经显现出端倪,例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阶层之间的“受益水平”绝不平衡,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相对滞后,长期处于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益、不协调的粗放型外延式经济增长,受资源的限制越来越大等等

第二,财富总量不断的增加、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幸福”这个词已经使人所不惑

在人们手中的钱逐渐增多的时候,城市的空气污浊、饮水腥臭、气温变化无常、再加上暴力拆迁、假货泛滥、诚信流失……这一切,让我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2004年,国内一家专业机构发布了一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对几所大城市测试显示,经济发达城市的居民并不比相对经济落后城市的幸福,调查者中幸福感较高仅有10%

   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涉及幸福的因数就很多,例如工作压力、亲情与友情、心理健康、生存空间等等,都变成了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而收入的增加,只是幸福指标中的一项而已

幸福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它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追求,更是对健康的幸福、身心舒畅的环境的一种追求

很简单,当你坐在臭气熏天的河边野餐时,很难说这叫幸福;当你攥着一沓钞票苦想“还有什么东西能吃”时,很难说你还能感觉到幸福

   ?最新研究和实践证明,财富仅仅是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

幸福不仅仅包括财富,它还包括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社会诚信、执法文明等等与财富无关的东西

   所谓幸福指数,是用来反映人们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满意程度

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新标准幸福指数对经济分析、决策提供了全新思路目前,在中国开展对幸福指数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首先,通过对幸福的计算和对它的各种因素分析,可以得出人民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第二,为非经济因素对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

第三,为使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研究中国问题,开创了新的思路

以往,为中国的各项决策提供最基本分析工作,多是通过某种社会现象、标志的搜集和汇总得出的,而对于各种的意向性的数据搜集及整理,进行得很少

而用幸福指数的方法分析,为研究及解决中国现实中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GDP核算体系是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的,成为衡量某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的标准

但只是以GDP指标,去反映发展程度的快慢,显然是不够的,很多东西GDP是不能衡量的,比如幸福,社会公正

近年在国际中,学术界多项研究显示,人民幸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决对不是简简单单“正相关”的关系

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状况下,收入的增加能相应的带来一定快乐

但是,人均GDP要是达到3000至5000美元以后,那样快乐效应就会开始递减

一方面,收入的提高,期望值也会提高,相互抵消;另一方面,像环保中的公共物品,不是哪个人能改善的,倘若由个人去选择,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多赚钱、多消费、多污染,最后谁也不快乐

可见,在经济发展到一定之后,倘若不去考虑良性增长、和谐的道路,那不仅不快乐,很可能会痛苦

这其实就是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GDP一直在增长、但钱多了的人并不快乐,精神上同样没有归宿感;更有甚者,由于社会公平没有兼顾,GDP在增长,人们的痛苦指数同样在增长,后期导致社会的动荡

经济的增长过程其实是人类快乐和福利一同增加的过程,GDP并不代表一切

正本清源,现在终于发现, GDP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由一个科学的、互相补充的指标体系,综合性的反映和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合理的解决方案

需要的是超越GDP之上,以人为本来衡量社会和经济发展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是“幸福指数”,发展只是手段、以民众的幸福为社会考核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绿色GDP、福利指数、人文发展指数(HDI)、幸福指数便成为人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绿色GDP就是对GDP指标做出的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