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是我国清代作家孔尚任创作的古典历史剧《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羊脂球则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笔下《羊脂球》中的主角
两部作品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国家,在创作时间上相差近两百年,其中所展现的社会背景、文化思想也都各不相同
但将这两部作品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在思想、性格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本文将这两名人物形象作对比,以期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一、秦淮河歌妓
李香君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大放异彩的奇女子
正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国破家亡之际,秦淮河边的歌妓仍不自知地用自己的酒色皮肉去逢迎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这时,李香君这样一位社会地位低贱,却拥有高尚思想境界和爱国情操的妓女形象的出现,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李香君不仅温柔美丽,且十分具有才华,抛开歌妓的身份,她完全是一名大家闺秀的样子,可惜命运对她开了一个玩笑,这样一个心志高洁、柔婉动人的女性却是一名没有人身自由、任人宰割的妓女
李香君一出场就说“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毫无疑问,她是痛苦的,环境的不堪、未来的迷惘,都是她身上去不掉的枷锁
后来,她遇到了翩翩公子侯方域,随着这段爱情故事的展开,李香君的人物性格逐渐饱满,其高贵光辉的一面开始引人注目
因多与复社人员交往,李香君的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对阮大铖之流深恶痛绝,在得知阮大铖为了结交侯方域主动送来妆奁之时,香君十分愤怒,她指责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面对侯方域的动摇,她也严厉斥责道“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最后,香君甚至当场脱下罗裙绸衣,拔下金钗玉环,义愤填膺道“官人之意,不过因为他助俺妆奁,便要循私废公,哪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不放到我香君眼里
”这一系列激烈的举动,无不表现出李香君的坚贞和刚烈,她身份低贱,却思想高洁,政治立场鲜明,气节凛然
相反,侯方域却在面对阮大铖时表现出了同情、动摇的姿态,这更衬托出了李香君性格中嫉恶如仇,深明大义的一面
后来,阮大铖大权在握,着手铲除异己,侯方域不得不远走高飞,在两人难分难舍之际,香君强忍悲伤劝慰情郎“有别离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悦,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媚香楼中消磨了豪情壮志
”正是香君的温柔体贴,善识大体,给了侯方域坚定的信念,让他决心远走
如若换做一般女子,面对此情此景,怕是早就哭成泪人了正因如此,李香君的人物形象才更打动人
此后,香君“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歌喉”为侯方域“立志守节”,但阮大铖的疯狂报复并不停止,而是一步步的将李香君拉近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里
先是马士英逼迫李香君嫁给田仰为妾,香君宁死不从,以头撞地,弄得鲜血淋漓,终是“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
这样激烈的反抗,一方面表现了香君的忠贞,不愿用金钱玷污自己的爱情,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她对阉党余孽的坚决抵抗,宁死也不屈服于奸臣邪党
对于一名歌妓来说,能够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实在是难能可贵
可惜阮大铖并不放过香君,借着新帝昏庸无能,喜爱声色享乐之际,他将香君征入宫中充当歌姬,供新帝享乐
李香君只是一名弱女子,无法反抗圣意,但她在此过程中还是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敢与大无畏精神
在阮大铖与马士英等权奸饮酒作乐时,香君被拉去陪宴,她趁机骂道“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如此酣畅淋漓的字句,不是出于文人士子,而是出于一名身如飘萍的倡家女之口,这种把自身利益抛于一边专注于国家兴亡之上的崇高精神,给李香君这一人物形象披上了圣洁的光辉
最终,重重磨难过后,李香君终是与情郎侯方域相见了,本该是爱人重逢的喜悦却因国破家亡而丧失,张道士的一番话更是改变了李香君的命运,他说道“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此后,香君与侯方域双双遁入空门,这是她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殉节,以她的思想境界,是不会允许自己拳拳于一己私情的
至此,作者完成了对李香君的塑造,一个忠贞、正直、高洁、无畏的血肉丰满的理想女性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二、法兰西妓女
《羊脂球》的故事发生于普法战争时期,女主人公羊脂球是一名普通的下层妓女,身份低贱,生存状况恶劣
然而当祖国遭受侵略之时,她却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当普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