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可研,我要去做商业计划书了

——— 互联网产品可研编制需求探讨 1  前世今生-中国移动数字化服务领域专业公司概况 中国移动为实现增值业务集中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运营,近年来陆续组建了物联网公司、政企分公司、咪咕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多个专业公司


(1)物联网公司运营物联网专网,打造物联网开放平台,推广物联网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物联网在各行业规模应用


(2) 政企分公司主要提供面向政府、大型企业等重要集客产品销售和端到端服务,负责面向全国的集客产品整合和推广


(3) 咪咕公司作为中国移动旗下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数字内容业务唯一运营实体,负责数字内容领域产品的提供、运营及服务


(4) 互联网公司是中国移动全网互联网业务集中运营的专业子公司,重点打造融合通信(RCS)、MM、云业务、能力平台、通信增值五大类产品


2 进退维谷-专业公司互联网产品投资项目管理现状 专业公司投资项目管理沿袭传统国企模式,需编制立项报告(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复仍是项目立项的依据


部分专业公司主营互联网类产品,这类产品的投资管理在传统模式下遇到了新问题: (1)投资决策流程长:专业公司投资管理办法基于央企监管要求制定,决策程序和审批权限都有严格要求,而互联网产品提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产品快速上线、快速迭代


(2) 投资决策评判标准不确定:发改委和建设部联合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针对通信项目有相应的财务基准 收益率 ,且专业公司目前仍沿用该标准,但对于互联网产品,该标准是否仍然适用? (3) 项目创新与审计风险的矛盾:《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5〕212号》提到:内部投资收益率低于五年期贷款利率(低于4.9%)的商业性投资项目将纳入企业负面清单


互联网产品需要 “试错”,投资可能无直接回报或长时间才获得回报,投资决策者是否敢于承担投资及审计风险? 3 痛并尴尬-互联网产品“可研”编制痛点 互联网产品特点和传统项目管理办法之间的矛盾,使可研陷入了“说不透”、“不好说”的尴尬局面,可研编制单位常遇到以下痛点: 痛点1:内容不可复制 , 产品个性化强 同类通信项目之间,可研内容可复制,而互联网产品“可研”不具备可复制性


咪咕公司负责数字内容,便是中国移动内部唯一运营实体;而政企分公司的产品,也不会复制到其它专业公司


内容不可复制就意味着编制单位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经济效益低
应总结编制方法的可复制性,提炼共性方法论

痛点2:传统可研编制方法不完全适用于互联网产品 互联网“可研”编制方法和传统可研也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 (1)业务预测方法不同:互联网产品业务发展曲线与通信业务有较大差异,昨天火得一塌糊涂,今天无人问津的例子比比皆是,需要多种预测方法:如多因素预测、曲线拟合、趋势外推、创新产品扩散模型、留存率等方法来预测业务发展,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2)投资估算方法不同:传统通信项目一般依据集采价来进行投资估算;对于互联网产品,硬件仍可按照集采价,而软件常常采用定制开发、外包模式,需要通过软件工作量或功能点评估法去度量其价值


(3)经济评价方法不同:互联网产品发展不定因素较多,导致直接经济效益不定


目前中国移动建议的建设项目投资财务基准收益率适用于传统通信业务,并不适用于互联网产品投资领域,需优化评价方法,如增加“性价比”等指标


痛点3:通信知识结构不能满足互联网需求 传统通信项目可研编制人员知识领域偏硬件、网络架构领域,互联网项目还需了解产品、软件、商业模式等诸多领域


在转型时常会遇到技术短板,又常会出现本位思维,“我以前都是这么做的,是不是客户要求太高?” 公司转型必然伴随组织架构和人员技能转型,需加强相关知识储备,并促使人才在实际项目中历练、成长


4  他山之石-互联网产品“可研”编制建议 “ 可研”痛点多多,那业界互联网公司又如何操作?业界一般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来作为投资或融资的手段


在面向内部决策者或外部投资者时,内容重点又有所不同,如面向内部应充分展现潜在风险,面向外部时可能因为投资者关注点不同而有所侧重


商业计划书并非万能灵药,传统可研也绝非落后生产力,不同的产品特点决定了内容需求各有侧重,产品特点简要对比如下: 通信产品 互联网产品 产品特点 安全、稳定、标准化、使命必达 灵活、快速、多样化、尽力而为 竞争环境 流量业务以运营商间竞争为主,近年来语音短信还受OTT冲击 竞争环境较复杂,竞争对手众多 商业模式 前向收费为主,后向收费为辅 前向免费为主,靠增值业务、后向业务收费 运营策略 以线下渠道为主,线上运营活动相对较少 线上运营活动较多,线下渠道为辅 开发模式 通过标准规范使功能标准化,厂家提供标准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多为个性化功能,软件以定制开发(自研或外包)为主 传统通信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竞争环境相对单一,可研关注重点业务发展和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可行性;而互联网产品因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除关注与可研同样内容外,还强调产品特性、商业及运营模式的可行性


当然,在投资效益方面,无论是“可研”还是“商业计划书”,都必须是关注重点


借鉴互联网商业计划书,建议互联网产品项目在原有“可研”基础上,增强以下内容: 内容组成 原有可研内容 互联网产品“可研”内容建议 1 现状分析 业务发展现状、网络现状 增加行业环境分析、竞品分析 2 产品特性 产品功能介绍 增加产品定位、差异优势、目标用户、终端定位等分析 4 业务预测 建设满足期内用户发展预测 内容同传统可研,但预测方法需更新 5 解决方案 建设原则、组网建设方案、资源需求等 与传统可研类似 6 商业模式 无 补充前向、后向商业模式分析 7 运营策略 无 补充运营策略,线上线下渠道运营影响业务发展,也是成本支出依据 8 投资估算 依据集采价估算投资 硬件投资依据参考集采价,定制软件需评估 9 经济评价 经济效益评估 增加评价指标,产品收益预测中更注重商业价值评估 10 风险因素 描述建设风险及应对措施 应包括建设、用户发展、效益等多方面风险及应对措施 5  继往开来-对未来的思考 互联网产品可研遭遇的窘境,究其根本,是在面对新世界的新问题时、沿袭了旧世界的旧办法


痛定思痛,应思考如何改进可研内容、提升综合素质、优化资源投入、服务客户满意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再见可研,我要去做商业计划书了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