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雪~致刀郎 浅析 全诗共分为两部分:序和正文 序,陈明了作诗的缘由和背景,以及当时对触动心弦的刀郎之曲的个性化恳切阐释
语言平实雍正,又渊含古声,深沉而庄重
正文,共有五部分组成,我分别从诗的力的样式,“陌生化效应”,“审美场”,“诗乐叠加的模糊美”,“比的意蕴再创”等角度赏析
第一部分: “ 是你,让炎夏的午夜 再次尝到雪的味道” 总起全诗,采用“陌生化效应”,运用通感和移情使得“炎夏的午夜”,因曲子的寒意而得以降温和慰藉
心灵深处的燥热,不安,孤独和烦忧化为无尽的苍凉,与曲子共鸣
第二部分: “是昆仑的雪,天山的雪 咸的,硬的 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 依然落满乌鲁木齐的窗外 经年不歇,至今阴不转晴 腥热的舌尖 舔舐时间的白玻璃 五官贴成扁平的通红 遥望千年西岭 你踏雪而来 冷硬的马蹄哒哒之中 你又在歌唱” 承接起始部分,诗的该部分与其他部分,仿佛有和弦的特点
诗歌具有音乐性的强弱拍,由“咸的,硬的”为切分音,该部分切分时,大部分为前奏音强,后奏音弱
例: “是昆仑的雪,天山的雪” 音强, “咸的,硬的” 音弱, “遥望千年西岭” 次音强,“你踏雪而来” 次音弱
音弱是为了突出前面的字 这在第三,四部分交替运用,使诗富有节奏感能表现出情感的微妙起伏和波动
诗歌与音乐叠加的模糊体验,使得最初的体验开始变形,化为文字的一种线性序列,这种匠心独运的排列方式,正是体现了诗乐叠加的模糊美
第三部分: “ 雪花的烙铁 熨白了鬓角,烧穿了目光 火化了时间 纷纷扬扬 飘满夏夜的窗外 六边形的固体 温度锐利 不规则的液体 舞姿明亮 大地平铺银色的笑容 你的歌声 从高音到低吟 从窗外远遁 归隐天山 ” 顺承第二部分,“雪花”本是易逝,易融的
但在这里变成“冷硬的”“烙铁”,甚至能“熨白人的鬓角”,“烧穿目光”,“火化时间”
这是不可思议的陌生化的比拟,使得“雪”成为富含另一种高层次的象征意味
是“求不得的夙愿?”,是“寻不得的珍贵过往?”,亦或是“抓不住的难逢奇缘?”,总之,高度复杂化的“雪”的意象,使得其苍老了容颜,苍凉了心境,沧桑了岁月
荒诞的比拟中,流露出一种变了形的心理真实
第四部分 “是雪,让你的歌声 苍凉了一个时代 无数的男人和女人 无数的季节 寒意温暖夏夜 料峭封锁泪水 凝固平静血液 是你的歌声 再次让夏夜长大 让雄鸡一遍遍啼鸣 孱弱的诗句 在朔风身下瑟瑟发抖 寒号鸟一般 念叨你怀念你 瑟瑟发抖: 刀郎! 刀郎! 刀郎郎!刀郎郎! 大雪冷死我, 明天就垒窝!” 诗句一气贯注,气脉畅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奔腾激越的力的样式
把一种热烈的末世般的情感置于这种酷寒的背景下
着力展现创作者“内宇宙”——情感的热烈,纯洁,忘乎所以和坚定执着
和“外宇宙”——雪的酷寒,苍凉,形成一种被极端化的情感困境
尤其是“号寒鸟”的“呼鸣”,复沓式的意向更置,拟声呼鸣使得诗的语言充满艺术的张力,这种张力又是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抗争
第五部分 “你歌声的翅尖 雪在降落 雪在消亡 你湿漉漉的歌飞去了 无人知道的远方” 收合全诗,以“雪”的隐喻为意境构成全诗的语义场,亦是“审美场”,使情感与词句 与自然雪三者得以在艺术的糅合下,呈现一种高度的契合
“湿漉漉的歌声”,“湿”的语义感染,使属于时间概念的盛夏和严冬此时在知觉中居然有湿乎乎的感觉
再者,由于“湿”的语义渗透,它使不可捉摸仅诉诸与听觉的歌声也有了潮湿的感觉
谁又不去想那“湿漉漉的雪”是凝滞在诗人眼眶中汪住的晶莹泪水
全诗总体感知:细腻幽静,又有磅礴气势
—–学生:李畑熠 汉语言文学1301 于2016-8-16晨 【加入我们*做有深度、态度、温度的校园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