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犯的三大错误,就是你成功的机会

《论语》里有这么一段对话:

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办法就要马上实践吗?”孔子不赞成,觉得应该听听别人的意见。但是,当冉有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说:“对,马上做。”

公西华在一旁忍不住抱怨:“老师啊,同一个问题,你怎么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说:“子路性格冲动,所以要让他先想后做;冉有优柔寡断,所以要让他先做再想。”

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一段重要对话,不过仔细,方法都是一样的——逆向思维,逆着自己的性子来。

有读者在留言中问我,如何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但我觉得这个问题问错了,因为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部分时候,我们只需要更正常的思维。老是“逆向思维”的人,那叫“爱抬杠”。

大家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什么时候进行“逆向思维”,才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人人都会犯的错误上。

这个世界有用的、并且有普遍性的方法不多,无外乎三种:

第一种是人人能学,但大部分人坚持不下来的。

比如外语水平高的人,通常在职场都有溢价,但这个溢价的原因正是水平高的人很少,为什么少?因为难学。

有一个刻意学习的“一万小时”理论,是说大部分技能,只要方法得当,平均学习一万小时,就能成为行业中的顶尖人才。理念是正确的,但大部分人做不到。

第二种方法是人人能用,但大部分人都不具备条件。

比如,银行客户经理做得好的,很多都是依靠父母的社会关系,能拉存款,这就属于人人能用,但大部分人都没这个条件的方法。

第三种方法是避免人人都会犯的错误——不求高分,只求战胜对手。

职场的成功是一个零和游戏(在一定时间内),你升了,必定挤掉别人的机会。股市有七负二平一胜的说法,职场没有那么残酷,但也是七平二负一胜,70%的人归于平庸,20%的人是loser,只有10%的人是职场赢家。

你是否优秀,取决于你能否必须找到大部分人思维上共同的误区,用不同于90%的人的思维方式去进行逆向思维、反常选择。

思维上常见的误区很多,今天介绍三个,它们分别出现在我们做一件事的三个阶段中:决策阶段、执行与调整阶段和效果评估阶段。

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对抗人性中“自负”的天性。

先做一道有趣的测试题。请估计一架波音747客机的重量,给出你的最大估值和最小估值,尽量确保波音747的真实重量有90%的可能在你给出的两个数字之间。

想好你的答案了吗? 好了,公布答案。

事实上,这道题绝不是测试你的直觉,想要让真实重量落在你给出的两个数字之间,显然这两个数字应该尽可能的离谱,比如说1吨到10亿吨。

不要急着说“草泥马”,我早先曾在公号中推送过这道测试,从回复的消息看,极少有人能给出这样的答案,人人都在想办法让两个答案尽可能靠近,在心理学家的实际测试中,这导致了近一半人给出的范围没有包含波音747的真实重量。

这条测试告诉我们,人有自负的天性,这个天性让我们常常过度相信自己的经验。

有人让你从一个布袋里摸东西,你连摸两次都是红色玻璃球,于是你匆匆得出结论,这是一口袋的红色玻璃球;但当第三次你摸出的是绿色玻璃球时,你改主意了,觉得这里面装的是玻璃球;到了第四次,你摸出了一个木头球,你想:难道这里装的都是球?然而第五次,你摸出了一个正方体……

2001年的经济学获奖者阿克劳夫在总结人产生“自负”的行为根源时认为:经常给我们带来回报的选项,更容易被我们重复使用——善泳者溺于水。

就像《武林外传》中,李母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李大嘴回答:“那是你口味重。”

罗永浩在锤子手机第一代样机发布之后,粉丝欢呼万岁,但业内人士在分析样品后都认为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低估手机供应链的难度。之后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营销出身的创业者,常常轻视供应链的难度,生产出身的创业者,总是认为:花钱打广告嘛,谁不会?在决定做一件事之后,人总是倾向于忽视自己不懂的东西。

然而,知道“人有自负天性,经验有时不大靠得住”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卵用,人总是要靠经验做事的。所以,关键要会判断,什么情况下,自己会陷入“过度相信自己经验”的陷阱?

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对“新信息”反应不足。

如果当别人告诉你一件你不熟悉的事,你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旧经验)吗”?你此时很可能已陷入过度相信自己的经验”的状态。

就像罗永浩做手机之前是这么说的:“这几天又买了十几台安卓手机试玩儿,包括三星摩托罗拉索尼HTC小米魅族的热门机型……怎么说呢?只能说“越看越放心”吧。”到后来的反思就变成这样了:“文艺中年做手机,觉得能做出来就能量产”。

我们常说,不要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指指点点。不过,我们“指指点点”的东西,又大多是自以为懂的。人性中“自负”的天性,这就是我们在决策阶段最需要警惕的。

执行与调整阶段

执行与调整阶段——奥卡姆剃刀原则。

我太太掌管厨房,她有一回买了一整套调料玻璃瓶,厨房一下变得赏心悦目很多,但时间一长,那些漂亮的瓶瓶罐罐就变得浑浊油腻,每次清理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而且清理的效果也维持不了多久。

其实,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使用一次性包装,用完就扔,既整洁,又不用花维护的时间。

这个现象有一个经典的理论叫“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这也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对一件事不满意时,我们的直觉反应往往是再增加一些东西,而非减少一些东西。

比如,女生买到自己心怡的衣服,常常回家才发现没法搭配;用户对产品不满意,我们首先想,是不是还要增加一些功能,而不是减掉一些功能?领导对PPT提出建议,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把领导的要求加进去,而不是考虑整体逻辑问题。

“奥卡姆剃刀原则”和“人的自负天性”一样,看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关键在于如何判断“无必要的实体”?

我认为判断的标准有三条:

第一条标准:是否与原有的核心功能发生冲突

索尼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历过一次失败的转型,从出井伸之时代开始,索尼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和米高梅电影公司,在原有的个人影音电子产品之外,把影音娱乐内容作为新的战略方向,希望两者形成协同效应。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人人都会犯的三大错误,就是你成功的机会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