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青企业给创业者的三个启示

本内容关键词:创业者 业务发展 HR369人力资源网推荐资讯

1. 开发产品首要原则:少即是多

如其名,无印良品主打无标志(logo)、少设计(Design)的家庭用品,贯彻“这样就好”的理念,产品功能基本上是解决生活问题,没有多余、花巧的功能。

90年代,当中国及韩国厂商开始以廉价家电作为卖点,希望与一直占据亚洲家电市场的日本分一杯羹,大多数日本厂商为了迎战,通过增加产品功能来“收复失地”,然而无印良品却反其道而行,坚持只开发具有基本功能的家电,以保持质素及具竞争力的价格。

“无印”认为,家电是生活必需品,只要保留基本的功能就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的需要,相反,太多花巧的功能不仅增加成本,抬高产品价格,还会令使用者感到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创业者将意念(idea)转化成产品(product)的过程,创业者假若一味只以“求新求变”作为立足点,往往会制造出花巧但又不实际的产品。反而,学习“无印”只着眼于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剔除华而不实的功能,在开发产品前弄清楚用户的确实痛点在那,再“对症下药”,才是上策。

1.jpg

另一间实行“这样就好”理念的企业,是休闲服饰设计、生产及零售商:Uniqlo(优衣库)。

Uniqlo在个人服饰销售行业中算是异类,其经营理念是“要生产和销售适合所有人穿着的衣服”。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服饰行业中,每个潮流服饰品牌都有其独特个性,Uniqlo郤坚持“衣服是配角,人才是主角”,希望消费者通过自由配搭Uniqlo的简约服饰来塑造其个人独特个性。

创业者必然知道“以客为先”, 也会在开发产品前做不少市场调查,但事实是,由于资源和技术的限制,创业者往往难以同时“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亦能“发展产品的独特性”,平衡两者实不易。

Uniqlo正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例子,去除了服饰的个性化,使消费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配搭,来打造自我风格,真正达至所有创业者一直追求“消费者为主”的目的。

2. 亲身观察用户,不仅是透过机器或大数据

从传统制造业到资讯科技行业, “如何了解用户”永远是个棘手的问题。无印良品试图透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客户声音,除了一般门市、网站、电话、试用及市场调查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其独特的“观察法”调查。

“无印”将不同背景的员工,如设计师、采购员及管理层等组成调查小组对客户进行家访,以不同背景的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客户如何使用产品。观察后,便与客户倾谈,从他们口中得知对产品的好坏评价,更重要是亲身感受他们对产品的真实感觉。观察对象最好是家人或亲戚等比较亲近的人,那就没避忌了,更容易听到真心话。在这个过程中,调查小组能在客户身上观察到产品的不同用法,甚至连产品开发者也意想不到、创新的使用方式,从而改善产品,令客户更方便及满意。

现今很多技术工具能让创业者更容易取得客户使用产品时的状态及数据,但能否真正了解客户,帮助产品开发及公司发展?笔者认为亲身的观察会了解到很多,这是机器及大数据所不能剖析的一面。

3.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事物,专注核心业务

产品推出市场后并准备进一步扩展版图时,创业者往往需要停下来检讨眼前发展策略。

日产汽车曾经跨界发展航空业,但2000年后,公司开始陆续出售这片“仍获厚利的肥肉”,理由是想将全部资源集中于企业的核心业务﹣汽车生产,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与日产相似,零食制造商卡乐B专注只卖马铃薯制成的零食,一卖便是60多年了。为保持公司业务的精简,卡乐B还会定期举行“下架”会议,果断结束被认定与企业发展方向不一致的业务。

除了一开始推出的产品或业务,不少创业者都会发展“副业”,以便双管齐下,增加收入,然而这种做法很容易令企业偏离原本发展路向及理念。

笔者建议创业者应学习日本“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事物”(断舍离)的经营学,对于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不一致的业务,一定要果断地、坚决地“壮士断臂”。

说到底,通往成功之路并没有特定既有的公式,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创业者既要向科技巨头、成功创业者学习,也应从传统“长青”企业身上学习,明白“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的美学,以稳健、扎实的每一小步朝着大目标进发。

本文作者王嘉屏为连续女性创业者,从事资讯科技及通讯业超过十五年,专责业务发展及市场推广,现为香港科技初创企业- EVENTION 行政总裁、香港互联网协会总监及创业小组召集人、香港互联网注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亦为多间传媒机构的专栏作者。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日本长青企业给创业者的三个启示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