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家选购阅读:
《人工智能的进化》这是一本探讨人工智能或计算机思维如何形成的计算机科学普及读物。
如果把计算机当成一个主体,它获得人工智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过程。
那么,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与人的学习过程有什么不同呢?两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实现计算机的学习行为?同时,计算机的学习过程又对人的思维形成有怎样的启发?本书将试图回答这几个问题。 例如单腿站立这样的动作,人类需要掌握知识才能够做到吗?如果要设计一个机器人,让它单腿站立,是不是也需要给它一本书读?实际上,人工智能的研究有很多种,很多其实超越了思维(规划、解决问题)能力的范畴。这个领域的方向与目标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机器学习更是这样。
本书并非对人工智能的概括性了解,也不同于很多图书对于人工智能的近期发展的介绍。本书探究的是最根本的问题——计算机学习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计算机如何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获得常识,指导自己的智能行为,从而像人类一样思考。本书还将解释人工智能为什么会表现为现在的样子,以及它在帮助我们理解思维和智能行为的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计算机系统是通过大数据学习智能行为的。通过知识的堆积、经验的积累,计算机将学术智慧和市井智慧相融合,不但可以处理数量庞大的相似情况,也逐渐可以处理例外的情况——少数的“黑天鹅”。
比如无人驾驶汽车。这种技术可以被归为 “老派人工智能”的范畴,机制建立的基础是对常识的智能理解,而不是对大数据的理解。但如果是处理新式的挑战,比如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座被水冲垮的桥,那就需要用到高级一点的人工智能了。
图灵测试曾被认为可以将达到一定智能水平的计算机遴选出来。但本书作者莱韦斯克认为一个计算机程序虽然可能通过图灵测试,但它仍可能没有任何思维能力,像僵尸一样。他介绍了一种新的理解智能行为的方式——威诺格拉德测试。
该测试由他本人和他的同事一同开发。“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理解人工智能,那么我们最好区分好真假人工智能。”他发现了一个形成常识和获取背景知识的可能的机制:抽象表现思维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是,没有常识的人工智能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