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论文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会计信息是指与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结果及其他各项要素的所有会计资料,一般由会计工作提供,其作用在于能够直观的反应出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出较为客观、实际的表现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企业产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经营项目、效益成果、财务状况等;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案,强化经营管理,对资金的流动进行合理规划与预测。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较差,信息失真的问题也成为了财务管理人员极为重视的问题。
一、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品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的稳定性。会计信息失真,即是限制国企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出现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经济条件因素。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流动十分频繁,许多信息均存在着一定的时限,信息、物价、市场更新极快,而会计核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及滞后性,造成信息的生成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市场经济越不稳定,导致差异越大。二是制度因素。许多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沿用传统的制度。现代社会形势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该制度明显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且内审人员的责任意识十分单薄,没有制度约束,导致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监管不力,信息失真严重。三是人员因素。许多会计人员及领导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认识有限,法制意识薄弱,对财务制度及规范没有深刻的认识,为了个人的利益弄虚作假肆无忌惮,造成了信息失身现象愈演愈烈[1]。
二、相应对策
1.强化会计管理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权利下放至国企。国有企业利用该类权利进行严格的内部财会管理,不仅是所有管理工作的基础,也能够保障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因此,各级政府部需要积极调配人员,辅助国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人员的管理上,需要加强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落实执行,社会中介机构也需要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约束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优化注册会计师的政治觉悟、道德素养及技术能力等,将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并保障其专业性、公证性。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需要将会计信息递交至注册会计师进行审核后才能生效,该程序应该在各个企业中推广应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2]。
2.政企分离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与国企的运行机制有紧密的联系。国家对于国企的控制过于严密,许多制度存在缺陷使得会计的管理水平较差。政企分离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地方政府或者行政机关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干预,将行政行为带入经济活动中,影响市场经济的成长运转,限制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应通过政府机制改革彻底实现政企分离,政府及行政机关将干预企业经营转变为引导其健康发展,企业才能彻底摆脱政府的管制,灵活的应用经济规律进行财务管理,改变僵硬的运行机制,实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3]。
3.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
企业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及教育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不仅需要有一般的会计理论,如会计发展、供需关系、应用理论等,使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用性的会计技能,如会计电算化、辨别假账的技巧、报表的审核等,强化业务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还需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深刻的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责任,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社会服务[4]。
三、总结
国有企业的性质较为特殊,人员机构及组织形式也有显著的特点,在会计管理上也有着系统的方式。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生成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其真实性本身就容易受到影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限制也最终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该问题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决策者无法得到真实、客观的信息,则无法做出最为合理的决定或者决策,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也会脱离实际。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需要予以重视。笔者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及措施,在实践活动还需要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国有企业的各项情况探索出适应实际情况的会计管理方式,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姜卫东.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264.
[2]曾维萍.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9):110-111.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