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下载

1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
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促进农村金融发展,2008年以来,各种类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在全国各地区陆续建立起来,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这类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商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从发展规模上来看,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机构占有主体地位。截至2014年,黑龙江省全境有省联社1家、市联社7家、县联社79家、农商银行6家,总共近2

000个营业网点,总职工达到25

000万多人。可以说,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问题就是研究黑龙江省的农村合作社的财务风险问题。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民走向富裕的道路上,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在壮大当地的乡镇企业中,无疑是主力军。截至2014年末,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已达近1

000亿,比全国平均水平要超出10%以上,总体上非信贷类业务收入也有了大跨步的增长,经营收入的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当前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多以存贷款、汇兑、代理、担保以及信用卡等为传统业务,并逐步开展了诸如外汇交易、网上银行等新业务,这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2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2.1.1  

获利能力差
这主要反映在产品的成本费用较高,而资产的收益水平和投资回报率低。就金融机构而言,其获利能力就决定了其在未来的经营中所能产生现金的能力。在金融企业中,其偿债的能力取决于其投资获利,其资金来源来多是投资所得的现金流量。一旦投资不能获得足够的现金流,偿债也就无从谈起,财务风险自然也就产生了。
2.1.2  

不良资产比例大
这主要是表现在资产的质量较差,常年沉淀下来的不良债权导致整体的资金周转率较为低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资产或资金是能够预期产生经济利益的资源,周转率低下显示了对资产的运作效率较为低下。经营能力较低,显然不能达到金融机构的预期目标,也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财务风险也就时刻伴随着。
2.1.3  

成长能力弱
这主要是体现在金融机构的资本积累率下降上,长时期的业务萎缩,使整体上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下降。对金融机构发展趋势有着很好反映的成长能力暂时性的下降,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并不大,但长时期的下降,显然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构成了巨大风险。
2.2  

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无法预料的因素影响,财务管理也就充满了不确定性,金融机构也就时刻有着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在金融机构的整个生产经营中,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经营风险的不稳定性
在金融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主要包含了经营与财务两方面的风险,而这两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联系。在金融企业中,其经营风险主要是因经营状况与市场环境的变动而导致的营利波动。风险的大小受到来自企业的具体状况与时间影响。显然这些因素都是不十分稳定的,这样就带来了经营风险的不确定与不稳定。
2.2.2  

资金的流动性差
大量的实例都证明了,财务风险与资金的流动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资金的匮乏与三角债问题就是资金流动性不强的直接表现,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使金融机构有时刻爆发危机的可能。对金融机构来说,一旦不能在适当时机以合适的价格来筹集需要的资金,就会引发资金流动性风险,财务危机也就随之而来了。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与营运能力是导致其资金流动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2.2.3  

投资决策不科学
对金融机构来说,投资包含了对内与对外两方面的投资。在对外上,一些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者对投资的风险认识不足,使金融机构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对内上,投资决策者在对固定资产的决策中,缺乏较为周密的分析研究,相关的经济信息也较为片面,投资决策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2.4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商业信用在现代社会广泛存在于金融机构中。这些金融机构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力对一些农户与企业进行贷款。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能增加这些金融机构的利润,但这些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时,对顾客的信用没有实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