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论文下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既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那么,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本文将联系实际,对其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是提升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利益格局多元、社会群体多元、社会价值多元的“三元”现象。同时,城市化加快了产业分工和组织分化,催生了大批非公企业。国家的繁荣离不开非公企业的努力。目前,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可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升职工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二)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流动人口增加。在流动人口中,特别是跟随父母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大多数已经习惯城市生活,一部分人不太愿意再回到农村生活。一方面,大量的流动人口集中在非公企业,其中包括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海外留学归国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等高知识群体。那么,如何强化非公企业管理、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引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精神生活,已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非公企业是否能够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对社会管理具有一定影响。比如,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许多都是因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劳资纠纷等问题引发的。可见,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
  (三)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是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党章》有关规定,同时结合实际,非公企业党组织可以定位为“服务、促进、协调、监督”。因此,非公企业的发展,重点要在提供服务、促进发展、引导和督促企业守法经营上下功夫,在找准企业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探索非公党组织建设载体,从而形成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另外,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对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1.思想认识不到位
  第一,有的非公企业主认为,企业发展的好坏与是否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联系,只要守法经营,有自己的管理制度,能赚钱就可以,而对企业建立党组织则不关心,甚至不认可。第二,大多数企业主担心组建党组织后,要经常组织活动,必然导致管理成本变大,且有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加企业的负担。第三,部分企业主害怕党组织会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削弱和制约他们的权力。第四,非公企业中的党员长期在外务工,工作变动比较频繁,党员组织关系通常留在老家。因为在外奔波,他们对在私营企业是否成立党组织也不会过多关注,只求做好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
  2.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
  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由于党组织不参与决策和管理,党员在客观上处于“雇工”地位,因此,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没有地位,也没有空间和平台去发挥作用。在一些企业中,有的党组织任由企业主安排,党组织形同虚设,发挥作用更是一纸空谈。党员也仅是在收党费时意识到党组织的存在。个别党员甚至为求“自保”(怕被炒),不惜曲意奉承,连党员的身份都不顾,甚至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参加支部生活,导致党组织的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3.有效投入不足
  近年来,非公组织的发展之快、数量之多,使我们始料不及。形势估计的不足必然造成工作准备不足。非公组织量大面广,情况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党建工作难度极大。目前,一些地方由于编制、经费的限制,加上日常工作忙,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导致非公组织快速发展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力量不足之间产生矛盾。
  (二)原因
  经调查分析发现,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层面的影响。如今,以经济发展为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广大民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