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对住房和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强,这也有效地推动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在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由于消费信贷业务具有较好的盈利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商业银行的收益情况,但随着消费贷款比重的提高,消费信贷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需要针对消费信贷的风险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进行防范,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
  消费信贷的风险种类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信用风险。在消费信贷中,在信贷不对称情况下,借款者违背贷款合同条款的约定,对于到期债务不进行偿还导致违约发生,给银行正常的经营带来风险,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影响银行的收益。这就需要在消费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做好贷前审查工作,特别是要重视个人信用的审查。但当前我国个人诚信问题十分严峻,同时个人信用缺失,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这也是消费信贷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多以中长期为主,特别是住房贷款最长的达到30年,这也导致即使出现了利息拖欠问题,在短时间内信贷风险也不会突显出来,消费信贷风险具有长期潜在性的特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消费者个人作为授信对象,同时也作为消费信贷资金的使用者,主要以个人薪金作为还款来源,而个人薪金的取得必然会受到经济形势、健康状况及意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增加。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
  1.借款人偿债能力低
  当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中借款人偿债能力不足是最主要的风险,特别是近年来城乡居民失业率上升,同时在养老、医疗、住房及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增加,这也导致在有限的收入中用于还贷的部分较少,总体偿贷能力下降。同时,个人消费支出还会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当预期收入越大时,当期的负债消费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大,从而引发借款人偿贷能力下降,导致银行部分贷款无法收回,产生信贷风险。
  2.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有关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法律规范,还没有个人担保、破产、信用制裁等方面的法规。消费信贷期限长,不确定因素多,银行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很容易造成一些借款人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欺诈。
  3.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当前,我国没有完善的征信系统,商业银行在获取个人信息时受制于成本和人力的制约,无法获取准确的个人信用资料。再加之当前我国各行业之间的数据资料没有实现共享,对个人征信数据没有严格的界定,大量数据还处于保密状态,不仅信息不对称,而且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导致银行潜在风险增加。
  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1.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法规及制度
  在消费信贷市场不断完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对消费信贷主体的义务和权利要进行明确,从而合理对信贷风险进行分散。同时,还要对社会保险体系进行完善,有效地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加快健全个人信用担保、个人破产和保险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金融行业也需要加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加快消费信贷业务和产品的创新,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健康发展。
  2.加快构建个人信用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先在银行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将其他各专业部门保存的个人信息资料集中起来,建立全国性个人客户信用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总账户,个人与银行的所有业务均通过总账户进行。另外,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需要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对个人信用等级进行评估,从而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提供重要的资信信息,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的对称性,有效地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
  3.建立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在线查询、分级审查审批、集中检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各环节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强化稽核的再检查和监督。银行内部要建立专门机构,办理具体消费信贷业务,同时成立消费信贷审批委员会,作为发放消费信贷的最终决策机构,做到审贷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以便明确职权和责任,防范信贷风险。
  四、结语
  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重要渠道,各商业银行在不断拓展消费信贷品种的基础上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