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书单:这些年我和我读过的管理书。真能啃完这些书,你至少不会变得和我一样蠢。

上周仔细整理了一下书架,发现这么些年来读过的管理学书籍有迹可循,差不多可以分成五个大类,按接触的时间顺序整理一下,分享出来,说不定也能对你有些启发,毕竟,我的活法里,藏着我读过的书: 入门及工具类 这一类的书几乎都是当年刚回国加入咨询公司的时候集中阅读的,说不上有多么高深的思想和理念,但是确实帮助我建立起了最基本的分析能力、管理思路以及工作方式,是真正的地基,我的幸运在于,这些未经选择就被强灌进我脑海的知识,现在回头看,都很方正,务实,简洁


以至于后来我随意架构在这些地基之上的个人知识体系,虽不严谨,却未跑偏


这些书包括姜汝祥博士当年撰写的:《请给我结果》、《真正的执行》、《战略》、《差距》、《榜样》、《颠覆》、《 4R 执行力系统》等七本;《麦肯锡意识》、《麦肯锡方法》、《麦肯锡工具》三部曲;《世界 500 强数字法则》、《竞争性销售》、《发现利润区》、《平衡计分卡战略实施》、《战略中心型组织》等等


如果非要从上面这些书里找两本比其他更值得一读的书,我会推荐 《请给我结果》 和 《竞争性销售》 ,前一本是真正的入门书,每个职场新人都应该了解的工作法则,后一本属于销售的进阶,有很多适合从事 TO B 销售工作的小手段,简洁实用


日系管理类 我书架上的日系管理书籍核心是两个人,一个是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一个是日本管理学之父的大前研一,从这两个人又甩出一个关于日本经济和企业研究的长尾,包括《日本中小企业研究》、《世界第一的小公司》、《一千年的志气》、《失去的二十年》、《学习丰田好榜样》等等


稻盛和夫在国内大火过一段时间,他的书我几乎都通读过,包括《活法》系列、《干法》系列、《阿米巴经营》、《六项精进》、《经营十二条》等等等等,老先生的特点是从来不讲具体方法,上来就猛灌纯度 120% 的鸡汤,不仔细分辨的话,会觉得和很多成功学大师颇有相似之处,满嘴正确的废话


然而他和成功学大师的区别有两点:第一,他灌给你的鸡汤不是忽悠,而是他真正践行一生并赖以成功的信条;第二,鸡汤咋一喝,口味都差不多,然而立意和炮制的过程天差地别,老先生的一本书名正好说明这个问题: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读完你就知道,为什么有的鸡汤是廉价心灵安慰剂,有的鸡汤是人生哲学凝练


大前研一和稻盛和夫风格截然不同,这家伙是核子物理博士出身,半道从反应炉前转战麦肯锡,发现:我靠,经营管理这东西,比起核子物理来太简单了,不都是建模然后分析参数和变量么!入行一年后他把工作笔记出了本书,叫什么我忘了,成了全球麦肯锡顾问的教材


我个人很喜欢读大前研一的风格,思维及其犀利,逻辑严谨条理分明,比起稻盛和夫来,他有时会在书里提到一点具体的手段和工具,更多的时候,他在每本书里都会若隐若现的强调,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在他看来,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是每个人在这个变革时代生存的基本素质


《思考的技术》 就是一本专讲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受过教育却不会思考的笨蛋的书,值得一读


《一千年的志气》和《世界第一的小企业》,都可以当成传奇故事来读,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和对待工作的虔诚,在这两本书里得到了近乎夸张的呈现


定位及营销系列 因为做品牌咨询的关系,有段时间集中读了一下特劳特和里斯这哥俩的书,最出名的当然是 《定位》 ,这两人一共合作写了 22 本书,我应该也差不多都读过,都是很务实的风格,属于看完就能实践的套路


后来特劳特来中国开了家咨询公司,靠着定位理论一手捧红了撕逼前的王老吉,赚得盆满钵满


里斯同学看见哥们赚钱了,也连忙跑到中国来闯荡,背着特劳特又出了本新书,叫 《视觉锤》 ,号称定位是钉,视觉是锤,意图以此在中国攻城掠地,说实话是本好书,立意新颖,然而当他入场的时候,中国企业人傻钱多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


当年我看完《视觉锤》之后,心潮澎湃,连夜找了家视觉设计机构合作,抡起大锤咣当咣当砸下了好几家企业,颇为补贴了一些家用,在这感谢里斯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兴起之后,人群和信息获取渠道进入了超细分和超多元的状态,用定位理论很难再创造一个王老吉式的普世成功,然而针对任何一类特定人群,定位理论任然是品牌竞争的不二法宝


经典及市场经济研究系列 经典里有一个大类,叫彼得 . 德鲁克,真正的现代管理学奠基人,一辈子出过四十七本书,涵盖你能想到的管理学任何方面,其中居然还有本小说,我的书架上有其中的十三本


2013 年离开咨询行业的时候,我在心里隐隐觉得,诞生于工业时代的德鲁克管理理论,似乎在互联网时代快要过时了,然而当我目睹了 N 多互联网英雄轰然倒下的身影后,我发现,德鲁克对人与人之间的管理,沟通,关系演绎的分析和研究,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成果产出推演,至少在现在来看,绝不过时


应该说企业只要还依赖人来做决策,依赖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来输出成果,德鲁克的理论就不会过时


如果非要说德鲁克的书有啥问题,就是表达晦涩深奥,常常令人头疼,完全比不上稻盛和夫老爷爷的鸡汤让人心情舒畅


除了德鲁克之外,还有两个人的书我很喜欢,一个是费雷德里克 . 泰勒的 《科学管理原理》 ,这书有一百多年了,里面讲的工作分析法现在很多中国的工厂也做不到,泰勒是咨询顾问这个行当的祖师爷,列宁同志这么评价过他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 另外一个就是我最喜欢的大神,罗纳德 . 科斯,新制度经济学奠基人,其理论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经济改革,我书架上有他两本书,一本是他 27 岁出的第一本书《企业的性质》,另外一本是他 100 岁那年出的最后一本书《变革中国 – 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企业的性质》 其实是一篇万字论文,直接决定了科斯在 1991 年获得诺贝尔奖


《变革中国》 则记载了从毛泽东时代开始的中国经济发展变迁,堪称史诗级著作,我在地铁和公交车上读完了这本书,分明从里面看到了时代的脉络是如何左右我祖辈和父辈的一生,第一次意识到作为个体的命运是如何与时代深深的捆绑在一起


这个系列的书太多太杂,不再一一列举

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及管理 这个类目的书籍在我的书架上大概有 20 来本,从凯文凯利的《失控》到《必然》,到最近流行的《从零到一》、《创业唯艰》、《重新定义管理》,中间一点的比如《认知盈余》、《创新者的窘境》等等等等,读这些书的过程,就是努力认识和了解这个疯狂时代的过程


好消息是互联网虽然改变了很多,但是依然有人靠阅读和写作倔强的活着,尽管他们中有些人转移了阵地,更换了工具,然而阅读、思考、认知、表达这些最基本的要素,依然可以让一个人体面而尊严的产生自己的价值,这就够了


享受这个时代带来的一切挑战,抽空读读书,再好不过


发表回复